14.空间几何体: 3个小节均属A级要求。只要学生了解即可。当然“三视图与直观图”是新增内容,应多加重视。
15.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是A级要求,其余2个小节都是B级要求。删去了“三垂线定理”及“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因此,本块的复习应侧重在“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两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这两个小节内容上。
有专家指出:立几解答题的基本模式是“一题三问,一证两算,以算为主”;08年的文理合卷中肯定淡化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代之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或探求”,难度上有所降低,作为低档题前移到第一大题位置(此类题由旧题改造的可能性很大)。在理科附加题中,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仍很重要。
例如《说明》中“典型题示例” 必做题部分的第14题、附加题部分的第2题,是对本块知识的很好解读。
16.平面解析几何初步:除空间直角坐标系是A级要求外,其余的均为B级或C级要求,可见得本块知识的重要性。特别强调的是:“直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这两小节的要求是: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因此,这方面知识的考查以难题、中档题出现都有可能。
17.圆锥曲线与方程:《说明》中给出了3个小节,仅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中心在坐标原点)”给出了B级要求,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中心在坐标原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中心在坐标原点)”只是A级要求,可见弱化了圆锥曲线的知识;“删去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思考:以前解析几何在高考中的地位一贯重要,每每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08年由于文理合卷的需要,只能考单一的圆锥曲线问题(此类题在以往试题中虽有但不多),难度下降也成必然,至多为中档题。在前160分中,考题可以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但求轨迹方程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以往试题中大量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求轨迹方程的题型都不显得重要了。
(二)附加题部分(共10块48个知识点)
附加题部分所有知识都是了解或是理解层次。
1.增加的知识点: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应用、复合函数的导数、定积分、数学归纳法、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选修系列4中的内容。
2.以前有的内容在要求上发生变化的知识点有:
(1)圆锥曲线与方程中:曲线与方程由“理解”调整为“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由“掌握”调整为“理解”。
(2)原立几(B)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由“理解”调整为“了解”。
[话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顶点在坐标原点)这个知识点在必做题部分是A级要求,而在附加题中却是B给要求。省教研员李善良的答复是“这个知识点内容一样,但在两部分的要求不同。”]
3.复习建议
(1)强化1—6部分的复习,这部分知识可能会出附加题中的中等题及难题。复习的重点是圆锥曲线中的抛物线;空间向量中的共线、共面、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及应用;导数中的定积分;推理中的数学归纳法;计数原理中的两个原理及二项式定理;概率中的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离散性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等内容。复习中要强调知识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构造数学模型,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考试说明中的“典型题示例” 列出了两道中等题。
(2)淡化7—10部分的复习,这部分知识出简答题的可能性大,也就是不必写出详细过程。复习时紧扣课本即可。考试说明中的“典型题示例”中所列的选修4系列也都是容易题。
(3)因本届高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平面几何,所以可以在选修系列4中的《平面几何选讲》中选择一些例题发给学生看看,也许能对部分学生做附加题时起到作用。
四、关于题型示例
1、题例的构成
必做题提供12道填空题(5道容易题,7道中等题),3道解答题(1道容易题,1道中等题,1道难题);附加题提供6道解答题(2道中等题(选修2系列中),4道容易题(选修4系列中))。
2、题例的导向作用
题例中的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08年高考试题的江苏卷、全国卷、山东卷、广东卷、海南与宁夏卷.如必做题中的第4题是07江苏卷第2题、第5题是07广东卷第2题、第7题是广东卷(理)第5题,第10题是宁夏海南卷的第5题,第12题是07江苏卷的第15题,第13题是07全国1卷(文)第17题,第14题是07山东卷(文)第20题,第15题是07江苏卷第20题等;又如附加题中第1题是07山东卷(理)第18题的变式、第3题是07宁夏海南卷第22题,第5题是07宁夏海南卷第22题等;也有一些题目源于教材,如必做题中的第1题是必修4第44页习题1.3第1题第(3)小题的变式、第9题是选修2-2第34页习题1.3第2题的第(2)小题、第11题是必修3第112页复习题第5题的变式;附加题中的第2题是选修2-1第98页习题3.2的第11题等。
这体现了题例的一个导向性,引导我们老师要去仔细地研究上述几份高考试卷,并注重回归课本。
3、由题例获得的感受与启示
对比07与08两年《考试说明》中的题例,有两点感受:
(1)在去掉选择题这种题型后,08题例里前几道容易题几乎都是直接运用基本概念或基本公式,通过一步运算即可以算出结果;而中等题的难度总体上也小于07题例里中等题的难度。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08高考中容易题会变得更容易,要把分数送到学生的口袋里(否则得零分的考生可能会有很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