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高考数学 >> 高考信息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
北京特级教师解读2010年…
北京市2009年高考考试说…
北京市2010年新高考《考…
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考试…
2009年普通高考数学科(…
详细解读2010年江苏高考…
2009年高考数学复习:不…
江苏省2008年高考数学科…
更多内容
2007年高考说明解读(浙江省)数学:夯实基础拓展能力         ★★★
2007年高考说明解读(浙江省)数学:夯实基础拓展能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8 18:53:08
□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  马茂年

    与去年对比,200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总体保持平稳,修改的部分更加适合中学教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应有水平。

    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
    (一)全国数学考纲文科、理科知识要求在“了解”和“运算能力”两部分有些调整,但我省考试说明没有变化,还是保持原来的水平。事实上,全国数学考纲文、理科的修改,在知识要求中,只是增加了知识相关背景的认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应了解知识的背景,如导数概念的某些背景(瞬时速度、加速度、平滑曲线的切线等),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运用于生活实际,对学生数学思维及运算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这是对近年来高考现状的一种认可,我省已经在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有所体现。

    (二)全国数学考纲文科对三角函数、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A、B)的考试要求也作了调整,但我省数学考试说明没有变化。全国考纲对“平面”的性质的要求,由掌握变为理解,更切合学生实际。在三角函数和线面垂直的概念上,对文科生的要求有所降低。由于我省最近几年考试难度降低已是既成事实,因此数学考试说明没有必要作很大的变动,如此才可以真正做到平稳过渡。

    (三)2007年我省数学考试说明所提供的试卷形式及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2006年试卷中,选择题的分值约为33%,填空题为10%,解答题为57%,2007年改为选择题33%,填空题19%,解答题48%。填空题增多,应引起师生重视,有必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

    二、备考建议
    (1)注意题型变化,吃透考点,突出重点。分析近几年数学卷的命题规律,基本可以确定一点,运算量不会增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记忆特点和心理特点,全面覆盖所学过的主要知识点,重点、热点、考点一起抓。对考生来说,吃透考点非常顶用,只有熟练掌握了主要考点,心中有数,笔头才能硬起来,答题才能顺畅。特别是像立体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与直线的关系,还有三角与向量结合、函数与导数的结合、数列与极限问题等都是重点考查内容。

    (2)平时复习把握难度,注意查错补缺,合理解题。我省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方向不偏的话,多数学生都可适当降低目前所做题目难度。至于尖子生,则应适当提高难度,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点,比较深入地分析问题,提高压卷题目的解答能力。考生平时已有了大量试题练习,近期应适度控制练题数量,转而把以前做过的题目翻出来,尤其是易错知识点,要重新过一遍,搞懂概念,这样可相应降低类似题目再出错的几率。

    (3)注意平时听课效率,深刻体会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密切注意老师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切入点”,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解题速度,并提高正确率;最后阶段,还要强化技能的形成,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和语言表达等。

    (4)掌握答题黄金定律,填空题解答时需要慎重再慎重,大题解答则需要步骤明确再明确,一些知识面比较广的考生还可用中学课本以外的方法进行答题,只要正确也能拿满分。此外,考生自身定位需理性,一些考生的试卷难题做得很漂亮,可那些容易的题目却失分相当严重;其实,试卷上难题所占的比例仅为20%,所以大可不必将过多的时间花在难题上,老老实实地把容易题的分数拿全,那么考试分数就不会很低。高考步步临近,考生只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拓展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就一定能夺取高考的最后胜利。

数学高考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数学高考:

  • 下一个数学高考: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