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教研 >> 新 课 标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数学分层测试卡》让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四届…
男女生数学差别在哪里
探索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
教师心得:数学作业批改…
血拼达人惊爆:学好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幻想数学大战》:从此不…
20位数学家应邀在2010年…
更多内容
新课改之高中数学:教材符合认知规律 课时安排较紧张         ★★★
新课改之高中数学:教材符合认知规律 课时安排较紧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3 16:54:21
“抽签有先有后,对个人公平吗”、“房屋贷款采用哪种分期付款方式更省钱”,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以往相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总目标,注重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因此,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印象中,数学课本除了正文就是练习,单一枯燥。然而翻开新的数学教材,记者发现不仅编排美观,还增加了思考问题、提示语、总结语、探究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市教研院高中数学教研员叶事一老师介绍,新教材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体现了“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清楚的”思想。像新增的“阅读材料”就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美妙、生动的一面。例如“人类早期是怎样测量地球半径的”、“抽签有先有后,对个人公平吗?”等阅读材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新教材拓展了范围,新增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如算法),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材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对于许多人认为“新教材缺乏系统性”的观点,苍南灵溪二高副校长黄孝长认为,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逻辑结构的编排体系,采用了模块化弹性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了数学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但又并非没有系统。从一年的实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新课程分必修、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5个选修模块和16个选修专题组成。其中,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学生须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才能毕业。除此之外,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后可以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叶事一认为,模块化设计使科目的内部结构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课堂上关注学生提问能力

  黄孝长说,与以往不同,课堂上我们会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提问质量进行关注。因为只有当学生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时,才能说明他已经基本理解了这一知识。据介绍,以前数学学科所要求的基本能力是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次新课改将“提出问题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能力要求写进培养目标。

  温二十二中数学高级教师丁蝶说,数学探究在新课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并要求每一名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像许多老师已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类似手机的付费方式、红绿灯时间表的测定等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富趣味性的研究课题。

  与此同时,教师的课堂角色也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施教者,而是带领学生探索新知的合作者、指导者;教材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圣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教材;改变了对单一的“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方式,新课程关注多元化评价,关注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交流等过程性评价。


  课时安排较紧张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大多数数学老师的数学观、教学观、教材观已经发生变化,新课程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不过,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遭,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不免有些困惑。

  “新教材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按照新课程的学时安排,每周为4节课,感觉有点紧张。”丁蝶说。据介绍,新教材内容偏多,知识面广,再加上与新课改配套的2009年高考方案还没有公布,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许多高中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没有把握,老是感觉不踏实,容易在课堂上按老教材的难度对新教材进行拓宽,面面俱到,致使课时很紧张,另外从三年总体的课程安排来看,有前紧后松的样子。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指导是最大的问题。“在乡镇学校,师资的问题尤其突出,许多老师还是习惯于照本宣科,把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启发关注得不够。”黄孝长说。他认为,老师们不妨从网上多搜集些优秀案例,通过案例的比较,使自己快速成长。

  同时,初高中课程的衔接也是个问题。丁蝶建议数学学习有些吃力的同学,不妨做一下温州市教研院编写的《初高中数学衔接28讲》,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针对新课程教辅书缺乏的现象,建议老师要多研究高质量的资料,让学生少做缺乏精选的教辅试题。老师应尽可能多了解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辅助材料,以便从众多的教辅材料中选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根据知识掌握规律的需要进行练习。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磨合、调整和推进的过程,数学教材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琢磨、深刻领会。”叶事一说。

学术科研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学术科研:

  • 下一个学术科研: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