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段小数学家获奖代表上台领奖。王桂馨摄
女生的学业质量明显好于男生,但男生在“小数学家”评比中遥遥领先——
见习记者华晓露
前不久,我市公布了市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女生的学业质量明显好于男生,即使数学也不例外,八年级女生的数学达标比例比男生高出5%。
但就在上周我市首届“小数学家”颁奖典礼上,记者发现在30名获奖者中,男生占28名,女生只有2名。男生包揽了中学段的20个名额,女生只在小学段的10名获奖者中占2个名额。
为什么在学业成绩上女生明显比男生有优势,而在“小数学家”评比中,男生却遥遥领先呢?男女生的差别到底在哪里?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以及相关指导老师。
分析认为
兴趣和心理是主导原因
据了解,在温州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报告会上,经专家研究及数据整理得出女生学业质量高于男生的结论是针对学生总体的,对拔尖的学生来说,数学成绩依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小数学家评选结果就表明了这个事实。
“但这并不代表男生就比女生聪明。”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吴建军认为,这是由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引起的,男性通常对理科感兴趣,而女性更倾向于轻松活泼的学科而非纯理性的思考性工作。类似“小数学家”评选,其标准是除了平时数学成绩突出、品学兼优之外,高中组还要求竞选者必须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数学竞赛中获奖。而竞赛更注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便归宿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上。
有专家提出,男女有别多在心理,数学界鲜有女性,并非女性没天赋。发表在2009年3月《心理学公报》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综合分析了25年来有关男女在数学能力差异上的研究。研究表明,激素、大脑、性别等生物学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但是从心理学角度,女性的职业偏好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导致女性不会更多进入与数学有关的工作领域。女性喜欢有时间弹性的工作,以便能更好照顾家庭和孩子。
研究表明
男女大脑功能存在差异
男女兴趣的不同,是“小数学家”中女生偏少的重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兴趣差别呢?
据最新的脑电图分析证实,男女的确有区别。区别不在于能力,也不在于勤奋程度,而在于大脑功能方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威斯康新州立大学的女性研究专家珍妮特·谢博利·海德在研究中发现,女孩和男孩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非常接近,但在高中阶段男孩就会超越女孩。
中国新闻网曾经做过相关报道。报道指出,女性的智力不让须眉,甚至要超过很多男性,比如在中国的高考中女孩成绩通常要好于男生,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今天的科学界,女性还有几个没有攻克的堡垒,数学就是其中最为坚固的一座,而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男女大脑功能的差异。
温州中学高三段段长金长林老师认为,从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来看,男生比女生略胜一筹。女生通常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凭借细心、勤奋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高中,特别是在平常的竞赛中,女生的实力弱化。尤其在实验班里,男女比例失调,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而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大脑功能的差异,也是男女生理发生了变化。
专家倡议
女生应消除不良心理暗示
有分析指出,男性数学家多,同数学理性抽象的传统形象无不关系,尽管比起计算机专业来,数学在女生心目中的形象还要稍好一点,但数学给人的形象仍然是一个男性的形象。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对外界的影响并没有“免疫力”,而是善于接纳。国外大量证据表明,年轻女性受到激发和鼓励,不难在科学领域卓有建树。例如,在19世纪的美国,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曾被认为是适合女孩学习的学科。今天,在冰岛和瑞典,女孩在数学与物理学上的成绩往往优于男孩。在美国,现今一半的化学学士与生物学学士学位获得者是女性。
法国是公认的数学大国,曾组织过一批专家对300万份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数学成绩方面,男女不存在任何差别,双方的思维能力几乎是均等的。深入到细节中分析,专家们发现,女孩在初期阶段算数能力比男孩强,但这一领先随后就消失了。在中学阶段结束的时候,男孩在数学方面领先女孩,通常这个阶段正是选择上大学以后学什么专业的关键时刻。
因此,吴建军认为,男女在数学等科学领域的差异也是传统社会观念给女生的一种不良心理暗示。只要今后能够克服或者消除这种暗示,拔尖者中男女性别比例有可能会达成均衡,这对今后女性就业方向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