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教研 >> 课程改革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年轻教师备课中的问题与…
数学课要优化课堂教学行…
北京高一新课改:新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 、…
浅谈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新教材教学给我带来…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转变备课行为,提高备课的…
数学教学中的五种意识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与传…
更多内容
新教材,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
新教材,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我形我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0 23:08:34
教育部推出任何一种改革,见诸书面的评论往往是好评如潮。新教材一出来,赞美之文铺天盖地。今天我就不赞美新教材了,因为大家已经代替我说了。我想提几点意见,仅供参考。我上初中数学,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有时我学得,我们用惯了的人教版教材没得过铺天的赞美,批评到是有的。出惯教材,熟悉数学的得不到表扬,而从未出过全国性教材,刚刚赶鸭子上架的却被捧上了天,中国人太幽默了。只怕教育界好好先生太多,说实话的机会太少,被好话掩盖下的教育不民主、教育丑闻会大有市场。 

  片面追求直观 

  我不否认数学应该联系实际,但要看怎么联系法。新教材给人感觉好像一个数学问题加上小明、小颖再加几个漫画就是联系实际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把x3+3x2y+y和实际联系起来也是易如反掌了。只是这种直观,是否太无聊了点? 

  有人说这样的课文才有趣。那么幼儿园阿姨上课难道不更有趣?何不让我们向幼儿园阿姨学习哄孩子?只是这样学生不知是否会买账呢? 

  确实,我调查过,学生说喜欢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入课文。但是同时,学生仍然表示不喜欢数学。相比之下,用旧教材教学生时,数学课更受学生欢迎。所以,与其说学生喜欢这本丰富多彩的课本,不如说学生喜欢漫画,喜欢听故事。生硬地把漫画、故事与数学逻辑结合在一起,反而起了干扰的作用。况且这是一本教材,出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的发展!我们老师上课可以穿插一些故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如果课本充满故事,学生如何找到知识的脉络?学数学能不讲究脉络吗!数学的条理性如果不培养,那还学什么数学? 

  数学的美来源于它的和谐、条理、对称、简洁、奇异,数学的乐趣也在于此。假如体会不到这些,就永远也不会觉得数学有趣。如果我们摒弃了数学美而去教学生,学生学到的将是一个败坏了本质、不是数学的数学。我手头有一本书,《生活的数学》,罗浩源编,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这是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授权出版的,其中内容有:《怎样找出书本背后ISBN的最后一个数字?》、《世界质数有多大?》、《纽扣函数》、《解开身份号码之迷》等等。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才真正实用?是否更真实? 

  我也知道,学生希望数学有趣味性。但是我们能不能科学地给学生趣味?我们是不是应该教有趣的数学,而非有趣的漫画? 

  数学,有人觉得有趣,大多数人则不然,所以这趣味性是看个人的。因为有些人的思维模式适合学数学,而有些人则不然。所以,我个人认为,教给学生有趣的数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合适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学生找不到学数学的兴趣,既然不知数学为何有趣,那么他们又怎能知道数学如何才有趣?何必别人一说想多些漫画我们就给课本多加些漫画? 

  此外,学习有自主性,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都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我们为什么不把提高学习兴趣放在这根本问题上呢? 

  也可以用市场来说话:教材是学生不得不买的,可是如果市面上有一套教辅书也象课本这样有如此多小明和小颖,有如此多漫画,却不把数学问题解释清楚---这样的书,会有人买吗? 

  盲目减负 

  有的学生说,数学成绩差,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因此有人建议对学生减轻要求,减少作业,减少例题。数学就其本质而言,确实是难学。要不就别学,要学就得严格要求,这是对知识的尊重。我们尊重了知识,学生才会尊重知识(培根说过:多诈的人不尊重知识。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多诈的人呢?)。我们不能随便歪曲知识。有一定量的习题,才方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认识知识点。不要题海不等于不要习题。我倒建议数学成绩以40分为及格,这样会让学生心里好受些。 

  课本有些题目太简单,小学生也做得了。让学生写这些东西,既浪费时间,又耍弄学生。只有乖乖听话的学生才会认认真真地做,许多人则很不屑(当然主要是差生,一些中等生也敷衍了事。在困难学校,大多数学生均敷衍对待这浅之又浅的题目),这种作业,值得写吗? 

  数学之所以难,一是在于难以让学生理解数学美,假如教材和教师均能很好地体现、教授数学美,学生会觉得数学好学多了;二是让全体学生学习同样的数学,丝毫不理会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关心学生的感受,又如何让学生关心你的要求?数学难,根源不解决,却搞表面文章应付议论!瞎改还不如不改。 

  再说了,数学再难,比得上英语吗?数学再抽象,有英语这么摸不着吗?学生生活在不讲英语的国家,离英语环境如此之远,我却成天听说英语增负了。有人说学了数学将来用不上,那么英语呢? 

  盲目增负 

  据说,新教材虽然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但也避免过分减负。也许是这个原因吧,新教材中不少问题比旧教材难。令人十分头疼。 

  蚂蚁爬圆柱的最短路径、立方体的体对角线求法,过去是高一的知识,现在让初二学生学;应用题出古算题,这古算题古时是拿给多少岁的学的?相信要是放给14岁孩子学八成是难倒一大片;对 根号二十万 进行估值,误差不大于0.1,以及在没学过移位原则的情况下估计 ,出题者是否曾经算过这要耗费多少力气?直接按计算器不行吗?……同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旧教材不要求作图写作法,新教材则要求写作图说明。某些注明要有严格的尺规作图的题目,这课本自己的解答中却不见作图痕迹。既然想对学生要求严格,课本就该写得详细些、完备些,太难的东西得多安排几个课时,多呈现几个例题,否则学生如何达到严格制订的标准? 

  不了解数学 

  数学的实质在于严谨、抽象,从这点来看,学数学就是应该吃苦的。数学的趣味在于奇异、简洁,甚至是她的难度。假如我们不要求所有人明白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把某些内容设为选学,不要求大家都掌握。如果每个知识点都是点到即止,没有人会记得住那么多内容,毕竟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很难的。还不如让力不从心的学生少学点,(既然他们本来就学不了太多)但学到的要清楚,要有好印象。 

  课本彩页多,也许这是为了改进数学枯燥感吧。但是高度抽象的数学,本身就是把生活抽去色彩,抽去枝节来研究的。适度的色彩有助于提升教材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可是过多的图案会干扰学生思维的集中,养成看书一扫而过的坏毛病,不利于养成抽象的思维习惯。 

  此外,作为数学书,新教材结构不严谨,枝节太多,与数学本质相背。重要内容,比如一些重要的证明在研究一大堆引入年反而不讲了。重引入,轻解答,让学生如何学会解题? 

  不管严肃的数学是否是最有用的数学,总比游戏化的数学更实用吧? 

  课本美术内容太多。而且和数学关联不大,主体部分仍为美术知识。放美术课上不好吗?如果认为放在数学中有利于数学结合美术,那么放在美术中也有利于美术结合数学呀!既然想叫数学老师提高数学修养,公平起见,为什么不让美术老师提高数学修养?按一般规律,数学好的人美术细胞少,这本书不利于数学好的人学习(习题量少,数学好的人本来就吃不饱。爱学习的找不到难题,难免会懒学)。况且,有些内容需要挺好的美术水平才理解得好。假如详细给学生说明,一则课时不允许,二则化数学为美术;假如不明不白地讲,学生会记不清,右是数学又是一门要求仔细理解的学问,理解不透会让学生有吃力感——何必讲呢? 

  还有一个小插曲呢。我从小看了十几所的数学作图说明,从来都是“连结AB”,可新教材偏偏写“连接AB”,我查了词典,词典也说该用“连结”。课本同样还有一些文字、符号上的错误。 

  难以学懂 

  课本各知识点很混乱,很难以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许多知识之间联系很少,彼此脱节。相比之下,旧教材逻辑顺序强,结构严谨。一个很好的证据就是:同一时期,上新教材的学生成绩明显低于上旧教材的学生成绩。 

  旧教材课文以知识的循序渐进为序,新教材则是以谈话、商量的口吻给出问题,顺序不明了,很难一目了然地看出各知识点的结构、生成及演变。许多学生都有写作业时先翻看一下课文再写作业的习惯,可是课文中有的是引入的故事、设问,却很少出现解答的过程,所以学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一个好的教材应该利于自学。因为学生除了课堂听课外,课后还是会翻看课本的。尤其是在学了很久之后再回来复习时,假如课文条理不清,不利于自学,学生会很难看懂。 

  许多题型,新教材采用了重启发而轻解决的处理方法,花了一大堆时间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却不给出问题的解答。也许编者以为如何解要靠学生的悟性,可是既然早知数学难学,何必高估学生悟性? 

  听说,编者有个雄心壮志,想把教材写成“重本质,轻形式”,想来是看不起旧教材对形式的严格要求。可是,唯物主义再讨厌形式,也没有完全把形式抛开。唯物主义承认形式的重要性。旧教材中的形式是为本质服务的,并不韦反唯物主义。 

  对于已撑握数学的人来说,解题格式固然没有固定下来的必要,可是对于还不会解题的学生,统一的解题格式是伸给他走向成功的一把梯子。而且,有条理、简洁的解题格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条理性。这相当于一个知识框架,根据它的提示,学生才能把解题步骤完整有序地写出。要是任学生爱怎么堆东西就怎么堆东西,学生怎么知道该怎么下笔? 

  新教材本来作业就少,现在市面上的参考书基本上是针对旧教材题型出的,拿给学生做也十分之不合适。所以,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想找到合适的练习题很难,想进一步吃透教材也不易。想好好学习的人无法好好学习。不科学的减负等于剥夺了学生努力学习的机会,也造成了新一代的享乐主义。 

  新教材的作业设置也令人生疑。首先作业题型不对课例。学生在课本例题尚未得到训练的情况下,又要做些陌生的题型——这样的数学,如何不让学生感到难学?作业也不利于学生复习知识,并不着眼于趣味。那么,学生若想复习知识,该如何入手?是去记住课本上的小明和小颖吗? 

  我看教学杂志,常看到许多老师谈到给章节做小结的必要性,大家都认为应该以写知识脉络或画知识框图为形式来完成小结。新教材仅以“回顾与思考”中提几个问题来完成,是否知道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思维清晰?为什么不致力于提供一个清晰的知识小结?那么企图诱导学生悟性、含糊其辞的教法到底是否适合数学思维? 

  课本对证明题的处理十分宽宏大量:初一、初二阶段不要求学生好好写证明,仅要求“只要合理都对”。老师当然知道怎么写才合理,学生如何知道怎么写才合理?老师不教学生写,要学生自己去想,那么还要老师干啥?对于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你让他跟狼生活,他就会像狼一样爬行;你不让跟他看看人是怎么样走路的,你不多给他一些帮助,反而让他自己去领悟,他如何知道走路?你不至于对他说:“要重本质,轻形式。你怎么过来不要紧,只要你过得来。”乱走路可不行。 

  陈景润学习时十分刻苦,做了许多题目。试想假如陈景润读书时用这一套教材,一是少习题,二是美术内容多,他还能有什么水平?也许有些人不想培养天才,可是一个天才的作用远远超出一千个庸才。虽然英才教育打倒了一大批人,可是如果牺牲了英才,我们国家会更可悲。
学术科研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学术科研: 没有了

  • 下一个学术科研: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