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2009年高考数学(安徽卷)文理试卷点评 |
热 ★★★ |
|
2009年高考数学(安徽卷)文理试卷点评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学学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8 20:42:47  |
|
2009年安徽文科数学卷延续了2008年数学卷的特点,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在考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应用知识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命题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贴近教学实际,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重视知识内在联系之余,强化对中学数学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对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融入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对高校选拨新生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今年的文科试卷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要求,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又兼顾新意,在力求简洁的同时又强化应用.试卷结构稳定,考点分布合理,叙述简洁,设问平稳,既突出选拔性,又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导向性,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学习背景下的命题理念. 与2008年比今年高考安徽文科数学卷的格局发生很大变化:选择题10个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5个每题5分共25分;解答题6个共75分,三种类型试题的设计更加合理,分别由易到难,形成自然梯度,入手容易,层层推进,逐步加大难度,无偏题怪题,各种不同程度的考生都能被区分出来。一、选择题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立意;今年新增加了对复数运算的考察(如第1题),在方法的选取上体现客观题的特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快速解题(如第8题).二、填空题以考查计算能力为立意,同时体现创新意识的考查;算法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点知识,今年以一道背景简单的程序框架图的形式出现.三、解答题在保持考察常规考点(如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解析几何的计算、立体几何的证明和函数与导数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的同时,试题还加入了统计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要求画出茎叶图并统计优点比较稳定性,这种落实双基注重实用的风格充分表现出不出偏怪难的知识点,注重基本知识考察.试题的选材从考察实际生活知识出发,解题方法立足于最常规的方法,试题的情境、载体和设问都力求公平,自然和贴切,没有设置阻碍为难考生,并降低了对文科考生解题技巧的要求,更符合安徽考生的实际. 这套数学试题中还设置了一两个考察能力的难题,比如第20题(Ⅱ)小题。第19题、第21题(Ⅱ)小题也不容易得满分,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力求既保持相对稳定的难度设置,又能确保较好的区分度。从总体看考察基础主干是不变的旋律,强调探求应用是命题的方向,力求推陈出新是不懈的追求。全卷题型布局稳中略变,选填题坡度平缓,解答题难度适中,应用题新旧兼顾,探究能力动态考察,合情推测之中隐含深刻的数学背景。绝大多数试题以简单的问题,常见的背景,基本的方法和考生较为熟悉的面孔出现,让考生在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和性质氛围之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式,体验数学的理性精神,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通过以上的简略试卷分析让我们明确今后命题趋势和最新动向是: (1)保持稳定:试题难度、内容要求、试题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2)注重综合:强化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联想、对比、归纳、推理等. (3)体现创新:教材中的旧题新做,题型、设问创新. (4)提高能力:科学素质、探究能力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联系生活、生产、环境等实际. (5)科学定量:强化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将基本理论及计算联系在一起. (6)合理规范:强调答题中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及数学用语的书写. 在2010年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上要把握精选专题,形成知识网络;精讲巧练,总结通性方法;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错题重做,温故知新;严格答题,增强规范;要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石,明确复习要点,用好教材,认真落实基础知识,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精练、巧练,防止低层次的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解题能力落实到位。 |
|
数学高考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个数学高考: 200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点评 下一个数学高考: 2009年高考数学(上海卷)文理试卷点评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