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教研 >> 数学实验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数学课堂上的社会化
数学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优…
更多内容
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
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郑 敏 文章来源:陕西省泾阳县泾干学区中心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5 7:36:51
前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我努力钻研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发现新教材内容更加全面,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体现时代特色。新教材增加了“位置与顺序”、“统计”、“分类”等内容,扩大了知识的范围。新教材在印刷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学习,完美地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倡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新教材科学的编排和活泼的内容极有利于我们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来理解“左右”的概念,再通过摆学具、做游戏来加强对“左右”的理解,使学生愉快地学会了“左右”的知识。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明确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程式化过程,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过程。
    1. 让学生自己动手,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教学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感知能力和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按照“创设情境、诱发参与、揭示规律、拓展延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教学“捆小棒”一课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20根小棒和计数器,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等直接动手活动,学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
    2.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既注重独立思考,又提倡相互学习、与人分享。
    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要自己解答,作业要独立完成,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新课标明确把合作交流看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倾听、感知、质疑、提高。
    3. 启发学生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要求,使学生的计算方法“格式化”,只重视算法最优化,忽视了算法多样化,新课标在这一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如在教“9+X”这一内容时,我利用教材“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学会“9+X”的进位加法。我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再给他们每组分别发5瓶和9瓶“牛奶”,让学生手拿“牛奶”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从而对“凑十法”、“点数法”、“接数法”等几种计算方法有了全面的认识。
    两学期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新课程让我们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衡量一个好数学老师的标准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新课程下,一个好数学老师不仅要表达清楚、板书漂亮、做题能力强、指导考试有方,而且要更新教学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感知教材,认识学生。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体验、思考、总结、提高,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新课程的实践者。
学术科研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学术科研:

  • 下一个学术科研: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