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竞赛数学 >> 竞赛资讯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目前中国的主要数学竞赛…
“另类”奥数教练:数学…
香港小学生获国际数学大…
师大附中获数学奥赛“八…
能否被保送 奥数成绩仍是…
关于在江苏大学举办全国…
200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江苏省2009年数学奥林匹…
奥数得奖者:高考不考数…
更多内容
[图文]奥数中国变形记         ★★★
奥数中国变形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9 20:33:32

  10月底,成都市出台了禁止奥数的五项举措,被媒体称之为“斩断疯狂奥数利益链”。奥数俨然已成中国教育的一个恶性肿瘤,而在半个世纪前,当华罗庚从苏联将奥数带回这个针对少数学生兴趣培养的教育项目时,奥数,曾无比清新。

  1956年,高中毕业不久的裘宗沪应邀参加宁波市数学竞赛的阅卷工作,这个年轻人被邀请的理由,是会做很多“乱七八糟”的数学题。而这次数学竞赛,是华罗庚将奥数引入中国的第一次尝试。

  初入中国

  60年前,华罗庚考察了苏联的“数学奥林匹克”后,兴奋异常,他认为,这是中国正需要的。

  从苏联回国后,1956年,在华罗庚和苏步青等人倡导下,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宁波等城市分别举办了中学生数学竞赛,这是奥数在中国最早的阶段。

  这一年,高中毕业不久的裘宗沪,正准备去当老师。在数学上的才华,让他得到了宁波数学竞赛阅卷的机会。

  “文革”开始后,数学竞赛被冠以“封、资、修”的名号而取消。

  1978年夏天,在华罗庚的组织下,教育部、中国科协、团中央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八省市中学数学竞赛。考场上,当时教育部的一位副部长前来视察。他说,中国刚接到了罗马尼亚主办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邀请,询问他们能否带队参赛。

  中国并没能参赛,原因很简单,时间上来不及。

  对于中国奥数来说,1979年是个充满了“第一次”的年份。这一年,8省市数学竞赛扩展为全国数学竞赛。

  谁也没想到,第一次全国大赛成为双刃剑。一方面,此次比赛动用了很大精力和财力,甚至采用专人带卷子用飞机运送,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人力物力消耗过大,上级批复决定在五年之内不再举办类似全国竞赛。

  另一方面,因为此次比赛而成立的全国竞赛委员会把数学竞赛推向全国,同时带动了物理化学竞赛的发展。

  金色的光芒

  中国数学竞赛出现转机,开端是1980年的“大连会议”。会上成立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普委会),将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定性为民间课外活动。决定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由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资助。

  不过,在最初,大规模的数学竞赛并不被政府看好。

  1981年10月,由25个地区一万六千多名学生参加的第一届数学联赛开始。在重压之下,整个筹备工作未敢动用中国数学会公章,由相关人员签名代替。自此,数学联赛就像接力棒一样,在越来越多的省份传递,数学热开始蔓延。

  随后几年,中国不断接到IMO举办国的邀请。

  1984年,为与高中配套,开展了第一次初中联赛。并制定竞赛制度:每年10月中旬第一个星期天举行高中联赛。初中联赛则定于每年4月上旬第一个星期天举行,一直延续至今。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有人询问中国代表团,为什么所有的大国都参加IMO,但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却一直不参加。这句话为IMO带来了转机,中国政府当即决定参加当年的IMO。

  王锋与裘宗沪的命运在这一年交汇。从初中到高中,王锋已经参加了多次全国联赛,成绩优异。他与上海学生吴思皓被选中代表中国队参加IMO。裘宗沪则成为第一届中国队观察员,一行4人远赴芬兰参赛。

  当时,吴思皓拿了一块铜牌。

  1985年底,举办了第一次为IMO选拔人才的“冬令营”。由各省分别组队,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全部参加。中国队队员都是从联赛层层淘汰选出。从此,全国联赛有了更明确的目标――IMO。

  1986年,华沙。中国队第二次参赛,6名队员得到3金1银1铜,总分跃居第四。1988年中国总分第二,1989年第一,1990年,IMO来到中国。期间成立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裘任秘书长。

  1990年,第31届IMO也来到了中国。这是亚洲第一次承办大型学科竞赛活动。最终中国队以5金1银的成绩蝉联第一。

  金牌得主回到家乡之后,往往会受到让人惊愕的奖励,从学生到教练,奖房奖钱。有的省里领导还会陪同一起入京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奥数俨然成为了另一个代表国家荣耀的“中国女排”。

  更多的人,开始投身数学竞赛。随着热潮而来的,还有巨大的争议与失控。

  杀入小学拔苗助长

  31届IMO之后,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奥林匹克教练员的队伍。当时,各级教练员人数达到6500人左右。

  绝大部分地区已办了业余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有关数学竞赛的书刊已成为热门货。

  在这一年的“宁乡会议”上,普委会提出了“搞一个强调普及和基础的小学生竞赛”。1986年,社会上已经掀起了一定程度的小学生竞赛潮。

  1991年6月,中国数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开赛。报名人数仅四川就达到40万人,最后不得不将全国名额限制在20万以内。

  1990年代末,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重点初中往往名额有限,于是“特长”成为了进入重点中学的重要条件。上海业余数学学校负责人熊斌说,曾有中学校长向他抱怨,2000个学生报名他们只能选200个,怎么选?不按特长,难道按照身高体重来选?小学生的奥数成绩,一下成为一个硬指标,奥数的重量陡然加重。

  也有反对的声音。在奥数的大潮,和随之而生的经济利益链条转动的巨响中,显得势微而无力。

  逐渐失控

  奥数界流传的一个段子说,当年广东省主管文教的副省长说,他家门牌是22号,坐22路公交车,据说广东在全国数学竞赛中也是排名22,他要管一管。于是具体安排成立了广东省奥校。随后广东成为全国IMO奖牌较多的省份。

  影响奥数走偏轨道的另一股力量,是功利色彩严重的保送。

  1986年正式组队参加IMO后,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二十多个学生安心备战,就都给予其免试上大学的保证。1980年,国家教委出台政策规定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在内的五个学科高中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上大学。推荐保送和竞赛的关联由此确定下来。

  但是包括裘宗沪在内的数学界人士,均反对将竞赛成绩作为推荐报送上大学的条件,他们认为一次考试不能代表数学水平的高低,因此也不应成为保送的理由。

  但是,数学界已经没有能力阻止保送的热潮了。

  每一届数学联赛结束后,某些省前50名名单一出来,各大学就会争相前去招生。甚至有的大学为了寻找好的生源,偷走了裘宗沪手中的国家集训队名单。

  后来,香港科技大学也依据这个成绩来“买”学生,在集训队排名前20的学生,他们愿意开价40万。

  叫不停的奥数

  小升初取消考试真正引爆的却是数学会无法控制的市场化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与奥校最大的不同是,目标明确指向升学,只要交钱谁都可以去上。

  1994年,中国教委基础教育司召开了各学科竞赛负责人及新闻媒体参加的会议,提出停办奥校。这是相关部门第一次正式提出取缔奥校。

  裘宗沪当时表示,全国奥校中由中国数学会承办的只有四五个,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和兴趣的高中生,并为IMO储备人才。他认为过热的是小学奥校,也一直是中国数学会反对的,希望教委酌情而定。

  但最终没能挽回局面。教委很快发出通知停办所有社会上的奥校,除了IMO集训队。裘宗沪自己做了个小范围调查,发现停办的都是正规的奥校,那些不正规的奥校很快以各种名义重新活跃起来。

  1995年底,教委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限定以后所有国内的学科竞赛都要报教委批准之后才能开展。

  1996年的限制竞赛的风潮一过,各种竞赛又相继开展。1997年,中国数学学会恢复了小学数学竞赛。除此之外,与奥数性质一样的比赛还有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教育学会、华罗庚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及中小学数学教学报“迎春杯”等针对小学生的赛事。

  奥数与“反奥”再次陷入轮回,直到2009年,成都市公开宣布要“封杀”奥数教育。

数学竞赛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数学竞赛:

  • 下一个数学竞赛: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