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数学不再只是枯燥地计算、背定理,也能变得让人兴趣盎然。新中初中日前举办了首届数学节,让数学“人文”起来。
在该校教学楼的走廊里,上百个数学谜语悬挂在墙壁上。“考试不作弊”打一数学名词,有同学“揭榜”:“真分数”;“春风吹又生”,谜底是“不尽根”,不少同学看了忍俊不禁。原本一个个抽象的、易混淆的数学术语,变得可亲可近。除了猜谜,预备年级的20多名同学还参加了数学故事演讲比赛。四班蒋喆平同学精心挑选了《没有捷径可走》的故事,用阿基米德教国王学习数学的过程,告诉大家学习对所有的人来说只有一条路,没有任何捷径。欧几里德、毕德歌拉斯、苏步青……中外数学家们的故事,一个个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古老的数学文化、现代数学家对社会的贡献,深深吸引了台下的同学。
新中初中校长孙英明认为,数学课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还要挖掘其背后丰富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预备年级的臧珏同学告诉记者,通过“数学周”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长、学习经历等知识,他认识到了数学和数学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体味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
据了解,目前有部分学校开始重视数学的人文内涵。复旦附中去年进行自主招生面试时,不考难题计算,而是让学生谈谈对我国数学家的了解,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热爱这门科学。计算两个5位数的乘除法,这道小学数学题“考倒”了近三分之一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谢应平校长介绍,难倒他们的不是知识水平,而是科学态度。不少同学不屑于繁琐的计算而总想找捷径,但自然科学研究需要一步步踏实前进,老实的态度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