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新闻 >> 科教新闻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中国教育的改革是成功的…
国外大学这样收费:完备…
中国大学收费之谜:高校…
更多内容
教育没有产业化,只有闷声发大财           
教育没有产业化,只有闷声发大财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别处引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21:03:52
几天前,国资委主任的惊人之论虽然听取骂声一片,但至少还有一些立场上的客观性,而昨天教育部门的发言人以义正词严、一脸无辜的姿态表示:“教育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成功的”(《东方早报》12月23日),就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无言而对了。

  既然对教育产业化的弊端认识这么深刻,甚至断言这个“化”字“会毁掉中国的教育”;既然“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那今天这个教育产业化是谁推广施行开来的呢?总不会是咱老百姓钱多得没处花,要为国家分愁解忧,自己搞教育产业化吧?你教育部都不同意,能施行的起来?如果是这样,看来所谓的教育部不过是个摆设,不要也罢。

  认为教改成功,王发言人的理由是“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义务教育,使20%的人接受高等教育”。85%和20%这两个数字让我们好像吃了一只苍蝇,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帐,这两个数字代表着实实在在的拮据——“因教致贫”,拿到大学通知书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的眼泪以及迅速下滑而几近毁灭的农村基础教育。

  王发言人的发言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反“教育产业化”,目的只是“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用产业的思想来引导”。潜台词就是高等教育可以“大化特化”、“闷声大发财”。而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他们也一直是以坚决反对的姿态落实教育产业化的:政府包袱甩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依旧势头很猛,少数中学、小学建成贵族式学校了;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收费,仍然不可阻挡,大学建大了(据说要赶上世界水平了)——而受教育权,眼看就要沦为少数人的特权了。

  19世纪的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穷人的美德》一书中曾非常坦白地宣称:“穷人的美德就是学会赚钱,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虽然残酷,却是贫富差距显著的现状下穷人的无奈选择;“绝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了学”也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但教育部门不能因此利字挂帅背离了教育应有的基本价值准则。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能体现在受教育的权力上,如果常此以往,广大的贫苦民众将永远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是结合“兰州理工大学让欠费学生停课打工挣钱”(《西部商报》12月23日)的新闻,某些教育官员的态度已经彰显无遗:什么教育公平?去他的!我只管“闷声大发财”。

资讯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资讯新闻:

  • 下一个资讯新闻: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