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我省考生何时填报高考志愿?
答:我省将在通知考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以及公布符合各阶段填报志愿要求的各分数段考生人数、第一阶段各批次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资格线后,在省教育考试院专设的网站(http://gkzy.jseea.cn),分两个阶段填报志愿:
第一阶段填报志愿于6月27日至7月2日进行。填报普通类提前批次录取院校(含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其他院校等);艺术类、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普通类本科第一、二批院校志愿。其中提前批院校志愿必须于6月27日至28日填报,29日前确认。
第二阶段填报志愿于7月28日至8月2日进行。凡未被第一阶段各批次高校录取且符合第二阶段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可填报普通类本科第三批院校(含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等)、第一批高职(专科)院校、第二批高职(专科)院校以及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
报考体育类或艺术类专业志愿的考生可兼报普通类本科第一批及以下各批次院校志愿。
考生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时,应根据院校及专业对考生的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以及考生本人的体检结论等情况,慎重选择,认真填报。在相应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未被录取且符合本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艺术类为征求志愿,下同)条件的考生,须按《准考证》背面所规定的时间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并到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办理确认手续,未经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
各批次网上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确认时间为:
序号 |
确认时间 |
填报批次 |
1 |
7月11日(8:30-15:00) |
普通类提前批次本科 |
2 |
7月14日(14:00-17:00) |
普通类提前批次专科;艺术类提前公办本科;
体育类提前公办本科 |
3 |
7月19日(8:30-15:00) |
普通类本科第一批 |
4 |
7月20日(14:00-17:00) |
艺术类提前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
体育类提前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 |
5 |
7月25日(8:30-15:00) |
普通类本科第二批 |
6 |
8月8日(8:30-15:00) |
普通类本科第三批 |
7 |
8月12日(14:00-17:00)
|
艺术类高职(专科)
体育类高职(专科) |
8 |
8月16日(8:30-17:00)
|
普通类高职(专科)第一批 |
9 |
8月22日(8:30-11:00)
|
普通类高职(专科)第二批 |
2.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1)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
(2)普通类考生必修科目测试等级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持有2007年度高考综合考试成绩的往届生及社会考生除外。
(3)体育、艺术类考生如兼报普通类专业,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和普通类考生一致;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七门必修科目测试等级中D级(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4)特殊类型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按相关规定执行。
3.考生填报志愿必须参考哪些资料?
答:(1)认真阅读、领会本书的内容,关注《江苏招生考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发布的有关高校招生的各类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规定。
(2)仔细阅读当年《江苏招生考试》(招生计划专刊)上刊登的院校招生计划(含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关于招生计划中有关问题的说明》、《考生填报志愿须知》、《平行院校志愿投档说明》等,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收费标准、所属批次以及对考生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掌握填报志愿的其它要求等。
(3)通过有关院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培养方向等。
(4)仔细查阅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对进档考生的排序办法、录取规则等。
(5)了解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及院校招生章程中,有关院校和专业对考生的身体要求,避免因身体原因填报不当造成院校退档。
4.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何时公布?在哪里公布?
答: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于6月中旬在《江苏招生考试》报上向社会公布。实行平行院校志愿的批次,在每一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院校的征求平行志愿计划通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http://www.jseea.cn)、志愿填报网(http://gkzy.jseea.cn)、有关新闻媒体及各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确认点向社会公布。
5.招生计划中怎样公布高校对考生的科目和等级要求?
答:我省招生计划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各校按专业公布对考生的选测科目要求(仅指普通类),按科类、分批次公布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
6.高校对考生的学业水平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何时公布?
答:高校对考生的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于6月中旬与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同时在《江苏招生考试》报上向社会公布;每一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院校的征求平行志愿计划的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将通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http://www.jseea.cn)、有关新闻媒体及各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点向社会公布。
7.考生在查阅招生计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考生在查阅招生计划时须注意院校(专业)对考生的选测科目要求及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培养费标准等问题,还需查阅院校招生章程,了解办学地点,特殊院校(专业)对考生性别、外语语种、身体条件和加试(面试)等方面要求。
8.院校招生章程的作用是什么?招生章程主要有哪些内容?院校如何公布?
答: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招生方案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学历层次(本科或专科)、办学性质、外语语种要求、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等。院校的各项规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省招委、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凡高校招生章程与国家和我省的政策相违背的,一律以国家和我省制定的录取政策为准。省教育考试院在《江苏招生考试》(2009年招生计划专刊)上公布各校发布招生章程的网址及其联系方法,由考生直接向院校查询。
9.今年我省考生采取何种方式填报高考志愿?
答:今年我省所有考生仍将全部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分别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和第一阶段录取结束后分两次集中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则由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http://gkzy.jseea.cn)。应届生由所在中学组织填报,往届生、社会考生及我省户籍在外省借读的考生由报名地招办组织填报。网上志愿填报完毕并立即提交后,须在报名地招办规定的时间内到规定的地点履行签字确认手续,未经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
10.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是什么?
答:(1)准备工作。考生填报志愿前,必须查阅我省的招生政策、省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计划专刊》及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院校专业计划补充内容等,同时认真阅读《计划专刊》中的“关于招生计划中有关问题的说明”、“考生填报志愿须知”和“平行院校志愿投挡说明”等重要说明及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
(2)模拟填报。考生凭本人的考生号、准考证号(初始密码)和身份证号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首次登录系统后必须重新设置自己的密码(如密码遗失,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和本人申请到高考报名所在地县级招办申请密码重置)。登录后,考生在估分、估等级的情况下,进行高考志愿的模拟填报,熟悉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3)填写草表。考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材料的前提下,结合本人的情况,慎重选择自已所要填报的相应批次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并填写《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表》。
(4)网上填报。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密码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将志愿表上的内容依次录入到相应批次院校的志愿栏内,并请立即网上提交,逾期不得填报。
(5)志愿修改。考生志愿信息网上提交成功后,在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凭密码可重新上网修改自己所填报的志愿信息。
(6)信息确认。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报名所在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中学(报名点)仔细核对本人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核对无误后,由考生本人在志愿信息确认表上亲笔签字确认(考生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均不得代为签字确认),未经考生本人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考生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11.考生网上填报志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认真做好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慎重考虑并准确填写志愿草表。
(2)考生网上准确录入志愿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完毕后一定要及时提交,只有提交后系统才会保留考生的志愿信息。
(4)考生尽早上网填报并提交,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特别是网络条件差的地区要避免高峰期上网填报,防止在填报结束前网络拥堵不能登录填报网站。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系统将关闭,考生将不能再上网填报。
(5)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并提交后,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进行确认,未经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
(6)考生要及时查询本人的录取信息,未被录取且符合本批次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的考生要及时按规定的时间网上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并按规定签字确认。
12.考生如何确认志愿信息?
答: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并提交后,各中学或报名点统一打印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中学或报名点仔细核对本人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核对无误后,由考生本人在志愿核对表上亲自签字确认,考生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均不得代为签字确认,未经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因考生本人填报失误或未按规定要求对所填报志愿信息进行确认而对录取造成的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所有填报的志愿一经考生本人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13.今年我省高考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答:(1)普通类:各批次均设置了一个平行院校志愿、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考生可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3所院校,普通类高职(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包含A、B、C、D、E5所院校,各批次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3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2)体育类:各批次均设置了一个平行院校志愿、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具体详见本书体育类招生部分。
(3)艺术类:各批次根据专业考试的方式不同,分别实行传统志愿设置(限于自行组织专业校考的院校和专业)和平行志愿设置(限于使用专业省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或专业)。具体详见本书艺术类招生部分。
14.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形式有何不同?
答:普通类、体育类各批次均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艺术类使用专业省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不同的是:
(1)投档原则不同。传统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而平行志愿的投档基本原则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2)志愿个数不同。平行志愿录取办法每批次只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艺术类为征求志愿,下同)及院校服从志愿。传统志愿每批次设置第一至第四志愿及服从志愿。
(3)填报时间不同。平行院校志愿由考生在录取工作开始前预先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是在每批次录取过程中、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由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并在当地招办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确认。传统志愿是在录取前填报的,在录取过程中不再填报志愿。
(4)填报对象不同。填报征求平行志愿为符合本批次填报条件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已被录取或不符合本批次填报条件的考生不能填报。
相对于传统志愿形式,平行志愿的填报风险减少,考生录取机会增加,高分落榜现象减少,高校断档现象减少,志愿匹配性提高。
15.考生如何填报平行院校志愿?
答:(1)考生在填报高校志愿时,选测科目中的历史或物理须符合高校相关专业指定的科目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须达到高校提出的等级要求。
(2)正确认识填报志愿的风险。虽然平行院校志愿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风险依然是存在的,有些风险并非平行志愿引起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仍需加以注意。
①定位不恰当有风险。如果考生所填报的3所或5所平行院校志愿定位不准,自己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不符合填报高校的要求或高考总分不达所填报高校的投档线,则该考生存在无法被投档的风险;
②正确认识退档风险。现行的录取体制是允许院校投档数略大于高校招生计划数(不超过120%),由高校从中择优录取考生,因此被投出的考生中将有部分考生面临被退档的风险,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考生一旦被A志愿退档,将不再补投到同一批次的B志愿或C志愿;
③院校志愿间无“梯度”有风险。考生所填报的3所或5所平行院校志愿应保持适当的“梯度”,以本科院校为例,一般来说,A院校志愿应高于B院校志愿,B院校志愿应高于C院校志愿,从A到C呈下降的梯度,C院校为保底志愿。如果考生A、B、C志愿间缺乏应有的梯度,则该生被投出的机会非常小,假如A院校不能被投出,可能B、C都不能被投出;或从A到C呈上升的态势,A填得过低,一投即中,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平行志愿的优势,考生不能录取到最满意的院校。
16.考生如何填报征求平行志愿?
答: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市、县(市、区)招办、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http://www.jseea.cn)、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向考生、社会提供考生录取或预录取情况和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及招生人数等信息,为考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
未被录取且符合本批次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的考生须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自行上网(http://gkzy.jseea.cn)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办理签字确认手续,未经考生本人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
考生在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时,选测科目中的历史或物理须符合高校相关专业指定的科目要求,同时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还须达到高校提出的等级要求。
17.“服从”志愿的含义是什么?
答:“服从”志愿分为院校服从和专业服从两种。
(1)院校服从。考生填报了院校服从志愿后,表示愿意无条件服从该批次该类别所有的院校和专业。考生可根据本人情况单选、多选或不选,投档时将按上述服从栏目的顺序从左至右依次进行。
(2)专业服从。在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的每所院校志愿中,均有1个专业服从志愿。该志愿的含义为:考生填报了“是否服从其它专业”志愿后,表示愿意无条件服从该院校本批次所有的专业。
18.考生如何填报提前批院校志愿?
答:考生须根据今年高校招生计划中列出的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和专业来选填自己的提前批次志愿。
提前录取批次院校,共包括六类院校(专业)计划:
第一类:军事院校、军事院校无军籍学员计划、国防生计划(本科);
第二类:公安、政法院校或专业(本、专科);
第三类:航海院校或专业(本、专科);
第四类:其它院校(本科),包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免费师范本科计划等;
第五类: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体育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
第六类: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艺术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
考生填报体育、艺术类提前录取院校时,须将志愿信息录入在网页上规定的位置。在填报提前录取院校志愿时应注意:
(1)上述六类计划同一学历层次之间不得兼报。
(2)凡报考空军飞行学院的考生必须经过招飞全面检测、政审合格后方可填报,并填写“空军飞行院校志愿”标记。
(3)军事院校、“国防生”和“军校无军籍学员”三类招生计划考生可以兼报,且本科须填满此三类计划的A至C三所院校志愿,否则本批次所有志愿无效。
考生填报征求(平行)志愿时也必须遵循上述规则,但征求(平行)志愿可以与平行志愿填报不同类别的院校。
19.考生填报提前录取专科院校志愿应注意什么?
答:从高校录取批次顺序上看,提前录取专科院校安排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院校之前。如考生填报了提前录取专科志愿,即使其达到了本科线(甚至是本科一批省控线),也有可能在本科院校还没开始录取前,就被提前专科院校录取。因此,对于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省控线的考生,要根据的自己的专业兴趣和高考成绩,慎重决定是否报考提前录取专科院校。
20.填报志愿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国家需要与个人志向的关系。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志愿是考生志向和兴趣的反映。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在服从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自主地选择个人喜爱的院校和专业。
(2)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的关系。本地院校离家近、招生计划多,外地院校离家远、招生计划相对少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只关注本地院校,而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内外兼顾的原则。
(3)招多与招少的关系。各高校招生人数多少与录取机会大小有一定关系,关键在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之比。因此,应辩证对待、综合分析,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
(4)“冷门”与“热门”的关系。“热门”专业是目前紧俏、供不应求的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就会激烈。“冷门”专业则反之。但“热门”与“冷门”专业是相对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填报志愿时应两者结合,相互兼顾。
(5)选科、分数与等级的关系。有的考生三门总分很高,但由于自己选测科目与院校对该专业提出的选测科目要求不相符合,或与院校规定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不符,或与拟报考专业要求的某门科目分数要求不符,往往不能录取。所以考生在选报院校专业时,一要考虑院校对考生选测科目的要求,二要考虑院校对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三要考虑相关科目的分数要求,四要考虑院校招生章程中确定的对进档考生的录取规则。
(6)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关系。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录取的,前一批次的落榜不会影响后一批次志愿的录取,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院校志愿,考生要正确理解。
(7)平行志愿中A至C或A至E的关系。由于我省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依据选科、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因此考生应根据本人的高考总分来定位自己的志愿,并应使A至C或A至E院校志愿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保持适当的梯度,以提高投档命中率,降低填报志愿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