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新闻 >> 高考资讯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江苏南京4名校试水九年制…
102岁邵逸夫退位:人生比…
中学教师兼职家教月入上…
高考状元李江雁:高三是…
清华大学天津招生组:清…
文科不考数学 理科不考语…
上海市2009年高考各类可…
2009年年终报道:在争议…
江苏省2009年高考状元吴…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
更多内容
江苏省高考10年换5方案 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           ★★★
江苏省高考10年换5方案 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7 11:57:13
 “老师,我要改科,对不起。”小于,一所四星级名校的高三学生,开学第一天,他找到了化学老师黄群(化名)说抱歉,因为自此以后的每一节选修化学课,他和班上的十几个同学都要离开教室,跑到选地理的班级去上课了。

  “我也很无奈,但对孩子们的这种选择,我也很理解,毕竟,高考成绩是最现实的。”黄群很无奈,却又无法改变现状。

  这样的境遇,在过去的十年中,黄老师已经历了多次。在这十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对黄群,对像他一样的老师们,都是一种“考验”。

  这样频繁的变动,让他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更让黄老师他们觉得揪心的是,今年高考方案遭到这么多的非议,看来明年的高考方案肯定会有新的变化,他们,又要面临新的适应。

  江苏高考

  10年5方案

  1999年高考模式为3+2,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

  1999年

  “3+2”模式

  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2000年-2001年

  “3+小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2002年

  “3+大综合”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科选科,共有15种组合可以选择。

  2003年-2007年

  “3+1+1”

  2008年?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一变

  2000年改为3+小综合

  三科揉成一团无处下手

  2000年之前,黄老师已经评上了高级教师,在学校里,他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从高一到高三一轮一轮地带过几次后,几乎固定在了高三年级,扛起高考冲刺的重担。

  当时的高考方案是“3+2”,理科生的“2”指的是物理、化学,一个年级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理、化学,理科生占绝大多数,化学课学生们爱学,老师上起来也非常尽兴。“我在课余还辅导学生竞赛,有时候弄些小实验让他们对化学更有兴趣。”此时的黄老师对工作充满激情。

  2000年的时候,江苏高考方案开始了十年来的第一次变化,从3+2变为了3+小综合。

  那一年,黄老师担任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们而言,这个冲击并不是太大,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可是,作为化学老师的他,却第一次感到无所适从了。

  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将在一张试卷上考核,而且还要考综合题。“我就琢磨了,其实各个学科要想打通是很难的,即便有一些知识点可以联系起来。”那段时间,黄老师就和物理、生物老师“泡”在了一起。小综合是全新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练习题,他们上完课后,就会在一起设计“人造拼凑题”,找出相通的知识点。“可是各个学科毕竟不同,拼在一起实在太勉强了。”每次出题,黄老师都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有时一干就到深夜。可是高考中,三门学科都在一张试卷上,根本没法看出哪位老师教得更为突出,学生考试成绩更好。

  黄老师管的是自己的班,自己的学科,而胡扬(化名)却要管一个学校的事儿,当时他是学校教务处负责人之一,2000年,高考改成了3+小综合后,胡扬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延长。“问题开始出现,而且是出在老师身上。”原本不在高考科目中的生物和地理变成了高考科目,当务之急是招聘物、地理教师,这些科目高中原来只要会考要求,现在上升到高考要求。多少年不作为高考科目出现,生物、地理老师好不容易才安排到位。

      

      高考二变

  2002年3+大综合

  考生开战九门学科

  小综合到了第二年,老师们好不容易搞出些名堂,摸索出一些经验,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方案。但让黄老师没想到的是,2002年高考方案又变了。

  “不瞒你说,当时我听到这个方案,脑袋都蒙了,我一直还是比较骄傲的,我所在的学校很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时周末都不怎么补课,可听到这个方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们要吃苦头了。学习的乐趣还有没有?”面对记者,黄老师的表情沉重起来,3+大综合,九门学科都得学,一点都不能含糊。

  “最明显的就是,每个孩子桌子上的书都更多了。”黄老师说,一门学科最少一本书加一本辅导书,9门学科18本书,而很多学科都有两三本教材,学生们的课桌突然变得拥挤起来。“书堆得那么高,小孩低头写字,从前面都看不到书后面到底有没有人。”黄老师用手比画了一下,又摇摇头。

  可孩子们到底得参加高考,还得适应这个方案。早读课、班会课上,他都得一再强调,“九门学科都很重要,不要有太过分的瘸腿现象,薄弱的学科要多花些时间。”看到孩子们疲惫的眼神,其实每说这番话前,他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真的,那一届的学生太累了。”他说,几次的高考改革中,这个方案是负担最重的,也是他当班主任心中最为心疼的一年。

  “九门课老师都要课,都说重要,那就只能加课了。早晨提早上课试过,晚上上晚自习也试过,最后周六补课也上了,而且还不是高三一个年级,高二的学生也参加。”胡扬此时已升任学校教务主任,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学校里。

  在实行大综合的过程中,各方议论不断,但让胡扬又一次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案只存在了一年,又变了。

       高考三变

  2003年开始3+1+1

  15学科组合让人不知所措

  面对众人的反对,大综合的方案竟只实施了一年就被推翻。江苏新启用的3+1+1方案似乎让孩子们不用那么受罪。可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十五种组合,当时学生们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还只考五门,前面两次高考改革,一次是考六门,一次要考九门,就数这次门数最少,才五门。”黄老师说,当时大家甚至认为,这个方案很像公认负担轻的3+2,但又比3+2好,因为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开学了,学生开始选科,黄老师的麻烦也来了。“老师,我们家孩子想选化学和政治,凭什么不给选?”一位家长找到黄老师,愤愤不平。黄老师只能跟家长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选科组合很多,总共有十几种呢,而且选化学和政治选科的只有十个人,根本不能独立开班。”

  “那我们不管,我们偏要学这个选科。”家长死活不同意。黄老师可急坏了,开学好几天了,如果不定下来,其他孩子也没法正常上课。

  每天下了班,黄老师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和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也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发展,能够重新选择选科。十几天之后,家长这才松了口,选定了物化组合。

  “可是我后来发现,我给他选错了,如果他选了政治,应该能考出更好的分数。”黄老师有些自责,因为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才发现,各科的难度不一样,物理很难,选物理的学生得高分难,而选其他科目的学生得高分更容易些。但在录取的时候,又只划一道线,肯定是选择了易考科目的考生更“划算”。

  “第一年3+1+1的成绩出来就乱套了,物化组合没什么人愿意选了,物理是最不受欢迎的,化学也好不到哪儿去。学生们开始普遍要选一些奇怪组合,生物、地理这样的组合都出来了。文科的搭理科的,怎么划算怎么搭。”黄老师所在的学校,3+2时有七八个班的学生学物化,在3+1+1方案实行后,变成了四五个班学物化,“我也老是劝学生、劝家长,劝得自己也没底气,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前几次改革,家长、学生反应都不大,因为觉得反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句话:公平。但这回不一样了,十五个组合让老师和学生同样不知所措。”胡扬所在的学校在3+1+1的模式实施头一年开了四种组合班,政治、历史组合,历史、地理组合,物理、化学组合,化学、生物组合。这一年还相对平稳,学生们按照文理科来选择了。“第二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看到考物理的学生得分不高,而文理科又都是一条线,家长坐不住了,到学校来找,要求让小孩选两门容易考的科目。”

  “高考方案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你们要剥夺学生兴趣的选择?”一位家长甚至写了投诉信到学校。

  “家长可不管你学校有多少教师、有多少教室,他们就是要你满足他们的要求。”胡扬说,“没办法,有个别学生选得很怪,我只能让他们跑班上课,其实学生自己也觉得不踏实,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班。”

          高考四变

  2008年新方案

  特复杂让人不省心

  “很多人在08方案出来时就挺乐观的,可我不这么看。”经历了前几次高考方案的变动,黄群说,最后08方案的实行,最大的问题是出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上。

  08方案此前经过了社会公示,这还是头一遭,不少人感觉,这次很民主,而且在征求意见后,还对考试分数和学业水平测试选修测试时间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正式公布时,有部分声音认为,这个方案比较复杂,复杂就意味着难操作,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我们在小高考之后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学校比较好,学生素质算全面,所以小高考考的必测科目四A的学生特别多。”黄老师当时也比较兴奋,因为再在选测中拿两个A,总分就能加十分,而这次高考总分480分,加十分可是不得了的利好。还没高兴多久,在一次摸底中,学生们的选测能拿到两个A的不多,如果两个A拿不到,4A也是白拿了。这时候大家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妙。

  高考成绩公布后,黄老师痛心疾首,学校有几十位学生栽在了化学上,他们的语数外成绩不差,两门选修科目中一门考得也不错,一般都在B以上,可偏偏化学只考了C。更别提不少4A考生了,因为没拿到选修两个A,他们的4A真的白考了。

  胡扬坐在办公室,陷入了沉思,他才40多岁,头上的白发已经非常明显,“学校里学理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改科的人越来越多,课怎么排?虽然高考的统考科目是语数外,现在最让师生头疼的却是学业水平测试。”

  看到这种现状,不少新高三学生因此纷纷把化学学科改成生物或地理。暑假里,学校安排了从化学改到生物、地理学科的四五十人参加新课补习,虽然黄老师的化学课讲得很精彩,是学生们在网上评选的最受尊敬的老师之一。可这位受欢迎的老师学生越教越少,由于改科的学生太多,最后只能跑班上课。

  “没办法,物理是选理科学生的必选,理科院校招生比例大,所以学生不会把物理改掉,把化学改成文科的地理是改科学生中选择最多的。虽然从长远来看物理配地理的组合对发展不利,但人都有趋利性,要应对现实问题,只能先考虑等级达标了。”对学生的改科,黄老师只能表示理解。

  课被砍了一半,每周他都只有六节课可上,班上的学生纷纷跑了。黄老师想,什么时候方案才能再改?但听说方案可能又要改了,他也并不开心,因为对学生和老师来说,也许又是另一次折腾。

资讯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资讯新闻:

  • 下一个资讯新闻: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