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明年实行原始分,据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透露,该方案已经过论证,待教育部审批。对这一改革方案,记者昨天(8日)采访了省里的教育专家以及广州市内的部分学校,他们大多数表示用标准分比原始分科学,建议在高考改革上,一定要多方论证,慎之又慎。
广铁二中教导处陈主任向记者表示,高考分数用原始分或标准分都各有千秋。如果用原始分的话,就容易让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比如,一个学生他英语考了30分,一个比较低的分数,而他其他科目考得很好,各科相加的话总分也不会很低,体现不了他英语科目所处的水平,那么他就会放弃英语,造成偏科。
市第109中学的张仲庆校长认为,采用原始分制,如果高考某一学科出的题目较难,对平时基本知识扎实的考生不利,而对于平时喜欢钻研难题的考生可能会有利。这就不如标准分制,中间位置在500分,较能反映考生所处的位置。特别是在标准分制下,要*某一科来拉总分是不可能的,操作起来更科学更合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的全面发展。
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也反映,使用原始分数难以对考生水平进行科学地比较。原始分数往往受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影响。题目难了原始分就偏低,题目易了原始分就偏高。例如,一考生高考的物理和数学都是70分,但如果他物理科所得的70分比全省的平均分高10分,而同样是70分的数学,此成绩却比全省的平均分低5分。这从中看出了由于各学科每次考试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数的“1分”不等值,反映同一水平的分数在两个考试中会有差异。
由于原始分数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原始分数不具可比性,因此使用原始分数难以对考生水平进行科学地比较。
■背景
广东1985年实行标准分
标准分换算复杂部分省市废止
广东自1985年进行标准化考试试验,即实行标准分制度。1989年发布标准化考试实施规划后,先后又有河南、陕西、广西、山东、福建等省实行标准分制度。1994年,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建立标准分数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当年在广东、海南实施的基础上,扩大到部分有条件的省,1995年在条件成熟的省推广,1996-1997年争取在全国推行标准分数录取制度。在标准分使用最广泛的时候,全国大多数的省份都采用该制度。近两年,鉴于标准分换算比较复杂,部分考生家长不能理解等原因,福建广西等省市陆续又将标准分改回了原始分,目前仅有广东等少数省市实施标准分。
“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考试成绩占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数而定的。
不管“原始分”是高是低,只要成绩是所有考生成绩的平均分,则“标准分”
就为500分,否则就高于或者低于500分。
■专家观点
“无论哪种测算,公平最重要”
针对明年广东高考重新恢复使用原始分计分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全国考试研究专家,曾参与广东高考标准化改革以及标准分使用研究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敏强教授。张敏强认为,标准分能真实反映学生水平。无论使用哪种测算标准,最重要的是要对考生公平合理。
标准分反映学生适合读哪科
张教授表示,测量有物理测量和心理与教育测量两大类。高考属于后者,是间接测量,测量结果只能在被测团体中作比较才有意义。因此,考生的分数只有在同年的全体考生中作比较,才可以说谁考得好或不好。同时,高考是用排序的方式从高到低录取的。采用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排序结果。
使用标准分肯定比原始分更为合理,因为它不但反映了考生在考试中的得分,还能反映出一个考生在当年所有考生中成绩所处的位置,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出这个学生的水平。比如说,一个学生数学考了60分,语文考了80分,其总分为140分。但该次考试,全省的数学平均分只有50分,语文平均分有8 5分,可见该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虽然很低,但全省来看已经算高的了,语文分数虽高,但在全省看反而是低的。标准分就能够从这个平均分的参照点反映出考生的这一水平,适合读什么学科。
导向应让更多人学习理科
张教授强调,近年来,广东高考考试科目为3+综合+X科,把“X”科也一起计算在内,则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考生选考的“X”科的科目不同,“X”科报考的学生人数也不一,使得标准分排序计算失去了意义。这也正是近年来,广东报考物理的考生由10多万人迅速降到五六万人的原因,报考的人越多,计算的密度点就会不同,这样,不同的学科,处于同样的位置,其标准分会产生差异。但只要对这一点作调整就可以了。
他认为,对于高考这样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权威性考试,在改革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听取多方意见后再作定论,无论使用哪种测算标准,最重要的是要对考生公平合理,其导向性是要让更多参加考试的学生学习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