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无知,所以勇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7 20:36: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最近有位著作不少的“哲学狂人”黎鸣先生,在博客上声称“在老子和康德思想的共同启发下”,用几张纸就轻轻巧巧地证明了四色定理。“伪科学斗士”方舟子连续在《北京科技报》刊文,对其证明出四色定理提出怀疑。没想到,黎鸣先生对方舟子发出了“生死对决”的挑战。因为无知所以勇敢的妄人,以世界难题的“解人”现世,这种现象虽不普遍
,却也并不罕见,在科学的生态环境里称得上一道“风景线”。

  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倒也不难解释。

  数学上的“世界难题”可分两类:一类,其题意即很深奥,就算勇敢分子也不敢去碰它们,它们也就落得清静,只在九重之渊默默等待探骊的高手。另一类,其题意极为浅显,连小学生都看得懂,如数论里的哥德巴赫猜想、图论里的四色问题;题意简单被误认为求解容易,凡是勇敢分子作践过的世界难题,都属于这一类。我们可以说,正因为勇敢分子看不懂黎曼猜想、庞加莱猜想的题意,所以他们才攻得下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的堡垒;不然的话,他们就通吃、包圆了,一个都不剩。

  既知这种现象之原因,也就决定了对待这种现象之态度--不相信。世界难题哪能这样轻易地解决?这不是对人类智力的嘲弄吗?

  或有难者:你这不是太绝对、太武断了吗?万一有例外呢?科学史上不是常有正确者遭受压制、最终成立的事例吗?

  回应此难,好有一比。让一只训练有素的猴子坐在打字机前敲打键盘,它在一万年内打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但是我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个可能性吗?我们应该预制一顶诗人的桂冠,时刻准备着,一当十四行诗打出,就给猴子戴上桂冠吗?同理,勇敢分子解对世界难题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其几率不会大于猴子打出莎士比亚诗作的几率。把这样的“可能性”视为不可能,是绝不会错的。至于“科学史”上有怎样怎样的事例,我敢说,与当今勇敢分子的解世界难题,也绝不能相类。

  顺便提一下,四色定理上世纪70年代就已用计算机获得证明。有些大数学家表示过不满意,认为靠计算机证明是用“蛮力”,不美,因此瞩望一个更符合数学本性的灵巧证明。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四色问题竟可以用老子和康德来解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