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光耀指导学生功课
■ 人物速写
吴光耀,浙江东阳人,1960年生,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1982年被分配到浙江省衢州市巨化中学任教,先后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校长。 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衢州市第二、第三届名师,衢州市第二届教坛新秀,衢州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在《中学数学》等报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出版《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江畔》等多部文集。
■ 人物故事
做校园乐土的引领者
作为一所还处于由多所学校合并、整合、过渡时期的学校校长,作为一所有75个班级、近4000名师生的超大规模的学校校长,吴光耀用他自己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方式“引领”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 吴光耀,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改善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成为一方校园乐土的带头人。 以信念引领实践 在与学校青年教师的交流中,吴光耀强调:“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在当今千变万化的时代,教育者尤其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繁琐。”自参加工作起,他一直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12年,即使在担任校长的10年间,也一直未舍得放弃自己心爱的课堂。 教学实践中,吴光耀把敬业精神、逻辑能力和亲和力作为评判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并以此来要求自己。他坚持“为学先为人”的原则,不断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讲诚信、有爱心的人。他以身作则,以一身正气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重和信任。 出于对数学的挚爱,吴光耀对数学学科进行了艰苦而深入的探究,这使他形成了“解题严谨、思路开阔、感受数学之美”的教学风格。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他更注重学生感受数学的智慧和美,注重数学课堂独特育人功能的开发,使他的数学课成了学生最喜爱的课。 在他班主任日志中,吴光耀这样写道:“当我走进教室面对四五十个唧唧喳喳的学生时,当我走进办公室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时,当夜深人静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教学时,我心中不由得惶恐、茫然。但是,我还是要毅然地整理好自己的思绪,继续手上的工作。因为,我坚信面前的三尺讲台是我人生最大的舞台。”凭借这样教育信念,吴光耀不断努力,让自己快乐地活跃在三尺讲台。 以健康引领生活 吴光耀认为:“教育应该追求双重健康——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他这么说,也这么做。近50岁的他,努力在校内倡导一种健康、阳光、向上的生活方式,每天徒步1小时上下班。有时周末,他约教师进行100公里以上的骑自行车郊游。学校运动场上也经常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不仅如此,吴光耀还坚持购置体育器材,定期在教师间开展嗒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正是在“阳光”校长健康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教师呈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运动、健身成了教师们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学校把学生体育锻炼达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他说:“如果学校只能提供智、识的教育,那将是我们的最大失败。”为此,他成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忠实拥护者。晨练、大课间、课外活动是学生每天必须参与锻炼的时间,球赛、运动会、拔河、班级列车、跳绳、健美操等大量趣味运动成了学生运动展示的平台。 “学会休闲”是吴光耀倡导的另一生活理念。他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有大量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合理科学地支配“休闲时间”是一种能力。由此,他大力推动学生社团建设,积极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学校现已组建文学社、书画社、篮球俱乐部等1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 以文化引领成长 衢州高级中学是2006年在3所普通中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新学校。吴光耀清楚地意识到,3所学校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加法题。为了使学校以最快的速度度过整合期,他把构建学校文化体系作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学校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创省级重点中学的办学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质量与特色并重”的办学理念。在管理上,他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从最基本的规范抓起,抓学生的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等基本素质,抓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关键,提倡“立本、开放、人文”的管理思想,倡导“理想、胸襟、亲和力”的师德示范,逐步形成了学校新的价值观、凝聚力。 吴光耀用行动鼓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发展。他开设自己的网站和博客,向全体师生开放;他无条件地支持、保障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他主动梳理自己平时的教育成果和教学心得,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使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见解不断形成文字。吴光耀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努力打造学校文化氛围。 “在你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学习者的身影;在你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成长的轨迹。你就像一个坐标,引领我们不断前进。”一位教师在吴光耀的博客上如是留言。吴光耀在教育的舞台上不断前进,并且渐入佳境。我们相信他会走得更远,走出一条更加辉煌的教育人生之路。 (摘编自《教育》旬刊 张永生 文)
■ 人物主张
校长要发挥引领作用
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喻为一艘在教育海洋中航行的大船,那么校长不仅是船长,还是船头瞭望者,要引领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洪流中勇立潮头。中学校长要做什么?答案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引领学校发展。 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学校长却成了“内务总管”,不仅要负责学校日常发展中的所有事务,还要负责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向社会通报学校发展状况,准备应接不暇的各种评比检查。这样发展下去,教学的效果是可以想见的:理念引领流于形式,发展规划形同虚设,学校这个被赋予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地方,势必会沦为“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如是,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避免此种状况出现的惟一路径是,校长必须从学校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安心研究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做出及时的应变,悉心总结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树立学校的教育理想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内涵,以此构建学校的育人文化和教习环境,以教育崇高的使命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校长应该向其他分管副校长乃至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大胆放权,从金字塔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过渡。每个副校长的分管领域都是明确的,校长可以让其独当一面,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留出时间从事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其次,校长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校长决不是行政官员,也不是企业负责人。校长不要整日沉湎于各种应酬之中,不要把自己置身于对社会各方的应付中。如果免于或减少这些活动,校长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思考学校发展,筹划学校的未来。最后,校长要从心灵上释放自己。心灵上的释放是最大的释放,一切愤懑都来自心灵,如果校长能做到不被现实中的各种利益所羁绊,用一种超脱的眼光看待教育,看待学校发展,看待教书育人这项伟大的事业,那么,引领就会水到渠成。 当然,不管解脱也好,超脱也好,并不是让校长脱离教育教学一线,以不切实际的空想去引领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相反,校长在解脱后,还需俯下身子深入教学一线,近距离观察并研究各种问题,为自己的“引领”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民意基础。这样,校长才能肩负起船长和瞭望者的重任,指挥学校这艘大船破浪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