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银川一中“宏志班”创造教育奇迹结硕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5 19:31: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这是一群家庭贫困的孩子,承受着无数生活的艰辛;这是一群坚强乐观的孩子,生活的磨难,没有磨灭他们坚强的意志;这是一群满怀理想的孩子,贫穷使他们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但他们心中理想的火焰永远燃烧……

    6年前,一个新名词——“宏志班”随着“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推进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时,银川一中受自治区教育厅、文明办委托,开始承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在宁夏开设的“宏志班”。6年过去了,这个被媒体称为希望接力工程的壮举在宁夏结出了累累硕果。9月3日,记者走进银川一中,揭秘“宏志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宏志班”精神很“特别”

    “宏志”即为“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银川一中“宏志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民、下岗职工及城镇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家庭人均收入不足300元。但是,贫穷抹杀不了他们求学的渴望,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不屈不挠,不懈追求。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宏志班”逐渐形成了“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可贵品质。

    为了让宏志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银川一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选派师德高尚、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 “宏志班”班主任,实现了“宏志班”教师队伍配备的整体优化。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还专门为宏志生建立“光荣榜”和“参省台”,让学生把自己的事情和同学的事情记下来,用正面人物的行为鼓舞大家,反省自己的不规范行为。此外,学校还要求“宏志班”在校内出《宏志报》,让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用言行证明自己,宣传“宏志精神”。

    “宏志班”本科上线率100%

    “宏志”不只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精神。6年来,每届宏志生都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刻苦学习,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

    据了解,2002级50名宏志生2005年毕业,高考上线率84%;2006年达100%,其中一本上线82%;2007年高考上线率100%,李桐同学更是以676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区理科第三名并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宏志班”的张亮在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代表宁夏参加决赛,获全国三等奖,乔俊贤获全国数学联赛宁夏赛区一等奖。高考结束,该班本科上线率达100%,一本上线率攀升为92%,其中有8人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可以说创造了宁夏教育史上的奇迹。

    “宏志班”里亲情浓

    宏志生特殊的成长背景,使不少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学校开展“扶贫先扶志”教育。一方面坚持对宏志生开展自强、自立、自尊的人格教育,引导他们走出“贫困”的阴影。另一方面针对存在的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老师采取心理疏导方式,收到良好效果。首届“宏志班”班主任郭凤虎利用整整一个假期,对来自银川、石嘴山、吴忠等地的50名学生逐一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学习环境,对每个家庭都做了详细记录,摸清了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教育孩子的第一手资料。

    在宏志生的成长中,不仅政府、学校投入了大量经费,社会各界也伸出援助之手,使宏志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据统计,该班所在年级组老师3年共捐助“宏志生”5000多元,一些老师还与学生结成了一对一资助关系,6年多来,共捐助3万多元,为学生解了燃眉之急。

    银川一中校长王力争告诉记者,和其他学生不同的是,宏志生更具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前面的路有多么艰辛,只要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就会一往无前。”

    而宏志生则说:“我们没有理由不自强,我们只有用努力学习来报答国家、报答社会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