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教师待遇改善了,教书育人的困惑也增多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7 8:32: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与20多年前比,现在教师的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当然教书育人的困惑也增加了不少。”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1982年进入西南师范大学学习,1986年毕业后一直奔波在教育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第七中学校长郭子仪说。

  “当年参加工作第一个月,领到的工资是92.5元,工作10年后,月工资也才增加到400多元。但近几年随着国家财政投入加大,作为高级教师和中学校长,现在月工资已经有3000多元。”郭子仪对贵州这样西部欠发达省教师待遇这几年的变化是满意的。

  “进入新世纪以前,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收入上往往有失落感,现在基本没有了,但在物质待遇改善的同时,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困惑也在增多。”郭子仪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同学们是怀着建设家乡的一腔赤诚走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单纯、透明。

  “也许那是个理想主义时代,那时候,老师们不仅一门心思只想把学生教好,课余时间在一起,讨论得最多的,也是人生啊、哲学啊、文化啊之类的问题,高兴了,还会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郭子仪不无怀念地说,“再看看最近几年,无论大学、中学,甚至小学,已经有一些教师不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看待,为了多挣点钱,他们拼命上课,甚至大量‘走穴’。一方面,教师似乎是‘进化’了,从传统型教师‘进化’成了现代型教师,但另一方面,这种以‘利’为中心的世俗化,又会让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正处于形成期的孩子们如何想?”

  郭子仪说,不仅“问题教师”在增多,“问题学生”也不少。现在有些初中学生,课堂上对老师的辱骂,让一些男老师都受不了,甚至不得不“逃课”。更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学生啥都不怕,个别学生为报复同学的“欺侮”,把对方打成植物人,到法庭上了,仍然说“当时感觉很爽”,根本不觉得自己在犯罪。

  “择校难”也是郭子仪困惑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每年都在以5%以上的速度增加,但贵州省包括贵阳市这样的省会城市,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却基本没有增加。为数不多的几所重点中学,每个班的学生普遍在70人左右,多的甚至达到80人。不仅老师不堪其累,学生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郭子仪感慨地说。

  “教育资源的均衡,学界讨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2006年修订后重新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也作了强制性的规定,但一年多过去了,家长着急,学校着急,学生着急,情况却没有太大改观。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不改善,实际上也是对青少年教育成长的不负责。”郭子仪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