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 男教师一定能教出阳刚男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1 9:59:3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笔者日前从人才市场上了解到,北京一些中小学近期只招男教师。原因是学校认为现在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女教师过多不利于培养男孩子阳刚之气。男老师粗放、刚毅的授课风格会对男孩子产生影响。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男教师不一定教出阳刚男生。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北京市小学、初中、普高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分别占到了78%、71%和67%,而且女教师比例仍呈增长趋势。女教师人数在教师总人数中占绝对优势是一个不
就一定没有“阳刚之气”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学生是否有阳刚之气,关键在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而与教师自身的性别特征没有太大关系。

  男教师教出的学生不一定就有“阳刚之气”。如果男教师本人就是一个娘娘腔的人,怎么能指望他教出的学生很有男子气概?相反,女教师不一定不能教出有“阳刚之气”的学生。据一位在教学岗位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说,当年,北京市的学校分男校和女校,并不是男校全是男教师,女校全是女教师,总体比例还是女教师居多。女校的学生因为没有男同学的帮助,很多重体力活也要自己来干,大都养成了坚毅、顽强的个性,很多女学生比男学生还要坚强能干,这种性格一直伴随她们终身。

  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时影响学生性格和气质。如果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向学生讲授的是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或者是李四光、钱学森、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如何奋斗的故事,学生们时常能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自然而然就会养成坚毅果敢的品质。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动不动就抹眼泪,矫揉造作,一些男学生若习以为常,性格很难刚毅,这与教师本人是男是女没有关系。

  此外,学生性格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家庭、社会在其中更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那种较为柔弱的性格,仅仅靠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也不一定能够让他成长为一个刚毅、坚强的人。用人单位将学生是否有阳刚之气的原因归结到教师的性别上有失偏颇。

争的事实,但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