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廷荣和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
■ 人物速写
陆廷荣,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数学学科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扬中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曾荣获江苏省扬中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扬中市、镇江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数学教师评优课二等奖。先后被评为“扬中市十佳教学能手”、“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扬中市优秀科技人才”,2005年9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中学数学学科特级教师”,连续多年受市政府嘉奖和记功。 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各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5项。有多篇论文在《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江苏教育》、《中学数学月刊》等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有4篇论文获江苏省“五四杯”、优秀中学数学论文等奖项及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一等奖。
■ 人物故事
以责任之名浇灌菁英
无论是身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是身为一所学校的校长,27年间,陆廷荣心中都挂着这样一副座右铭式的对联:莫讲地位莫讲辛劳莫讲荣辱甘为人梯把天下兴亡作己任;不说收入不说待遇不说得失倾平生精力育人才。他用自己的责任使教育之花开放得更加美丽。 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陆廷荣踏入教育战线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已经根植于心。 陆廷荣原来做老师时,所带的班里有个叫张扬的学生。有一阵子,这个学生情绪低落,不愿与其他学生交往,性格明显变得孤僻,成绩也直线下降。看到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变得如此颓废消沉,教师的责任感让陆廷荣觉得,自己必须查明原因,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通过走访,他弄清楚了原因:张扬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怎么办?陆廷荣犯了愁,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他自己只是一名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生,他没有打退堂鼓,在张扬父母不理解的情况下多次登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又一次给他们讲家长对孩子应负的教育责任。 很长一段时间,他一边做张扬父母的思想工作,一边悉心照顾张扬。很多时候,他与张扬吃住都在一起,从精神上和生活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苦心人,天不负!”陆廷荣的诚心打动了张扬的父母,他们和好后,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张扬的脸上,这个学生重新焕发了对生活的热情,加倍努力学习,最终迈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大门。 教育青灯须人守,栽树还做护园人。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以责任之名,以爱之名,陆廷荣为学生不知付出了多少个休息日,失去了多少个与亲人欢聚的机会。陆廷荣说:“我愿做一辈子用爱心点灯的人,在照亮学生未来的同时,也无悔自己平凡的一生。”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陆廷荣收获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他的学生毕业后给他写信:“我庆幸初中三年碰到了您,每当我们谈到您,满是骄傲和崇拜。我们会以您为榜样,努力做到最好。” 教学精益求精 在教育中,教学是天。“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需做常流水。”在教学中陆廷荣一直用这句话来告诫自己。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不管工作多忙,时间多紧,每天都坚持读书、写教学笔记。他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做了一本又一本笔记。一桌一椅,一盏台灯,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和周末。 通过学习,他在生活、教育教学,甚至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逐渐沉淀为无形的文化力量,他眼前的路越来越清晰了。他试行了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法”、“实验引趣法”、“竞赛引趣法”等一系列数学教学新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式教学。他在数学课上,一般只讲20分钟,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陆廷荣常跟教师们说起:“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才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为了使教学精益求精,他深入课堂,走访老师,外出观摩,研究典型,最终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改思路。经过20多年的辛苦,陆廷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新一代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人格是最高学位。陆廷荣把人格看作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他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更影响了学校的其他教师。工作中,他一面向老同志虚心讨教,一面又把培养和帮助新老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他们共同探讨和掌握教学新动向、新信息。 倾心管理 学者校长 陆廷荣说:“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出身的校长。我最大的心愿是做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教师,但既然历史将自己推到了校长这个岗位,那就只能干好。” 2001年,陆廷荣通过竞聘而成为扬中市一中民办学校校长。面对新的办学体制,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他深知,身为扬中教育的改革先行者,自己只能知难而上。为了凝聚团队,他率先垂范,积极推行“稳步提高、重点突破,拓展服务范围,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大战略,不断探索完善以“人文、和谐、自主”为特质的个性化校园建设。最终,通过整体搬迁,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扬中市外国语学校”。 陆廷荣反对形式主义,倡导实事求是,崇尚平等民主,着眼于自由发展。他努力打造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尽力创设师生成长的最佳环境。几年来,学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超过百人分获国家、省级一等奖。 勤心耕耘不知岁,硕果年年已半生。陆廷荣是一个将青春献给教育、用爱心铸就年华、让生命于青苗间绽放的教师,是一个潜心砺教、品味青灯甘苦、硕果盈枝却能心向淡泊的特级教师,还是一个博学善思无日怠、栽桃育李一世勤的学者型校长。 (摘编自《扬中简报》 徐彩云 文)
■ 人物主张
爱生乃师者天职
百位不成功的教师可能会有百条失败的原因,而百位优秀教师却都有一条共同的成功经验,这就是热爱学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曾经有人向教育界知名特级教师斯霞讨教成功的秘诀。斯霞老师动情地说: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我全身心地爱着我的学生。教育专家于漪曾在她的报告中说:“教育事业是一个永恒的事业,教师肩上担着千斤重担,教师要有满腔热情满腔爱,和学生心心相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关键,就是要“永远爱着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师生关系是学校这一特殊机构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师生在传递知识和情感过程中进行友好合作,才能完成非功利性的教育任务。了解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热爱学生就必须理解学生。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一些随意性行为,需要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教师要经常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性地换位思考。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必须的,而教师的宽容之心则是难得的。这需要教师不仅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更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 热爱学生要学会尊重学生。由于“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的很多教师往往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求学生的多,尊重学生的少。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一些教师把“听话”和“顺从”作为好学生的主要标准,如其不然,则视为“异端”,动不动就训斥,甚至变相体罚。这是我们要力戒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观,要求教师应将学生首先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 教师对学生的真情一片,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口中,而是要深入心中。爱生,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