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新闻 >> 科教新闻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资讯新闻
更多内容
[图文]调查:武汉17条"减负令"缘何成一纸空文           ★★★
调查:武汉17条"减负令"缘何成一纸空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 22:10:37

资料图片:减负与应试矛盾? 张兮兮绘

新华社武汉电(记者廖君)去年12月初,武汉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规定上放学时间,控制课外作业时间量以及考试次数等,希望借此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推行一个多月以来,《意见》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生上学放学依然早到晚归、作业写到半夜、各种竞赛层出不穷。教育界人士指出,在应试教育这个大"指挥棒"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减轻中小学负担必须综合治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均衡教育资源,最根本的是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减负令"几成一纸空文

  针对当前武汉市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思想,去年12月初,武汉市出台《意见》,包括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规范中小学作息时间管理;严格控制学生书面作业量,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减少学生考试次数,规范中小学考试管理等五方面共17条"减负令",为了确保贯彻落实,《意见》还明确了奖惩规定。

  "减负令"推出时,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有人评价说: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武汉市提出的最全面、力度最大的一次减负举措,实际效果值得期待。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推行一个多月以来,"减负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在许多中小学,学生们还是要早到晚归,作业依旧要写到深夜,考试仍然接二连三……

  对于"减负令"遭遇的种种尴尬,武汉教育界人士、部分教师和学长表示,推行不下去是意料之中。要执行减负令,学校是关键。武汉"减负令"称,对违规学校,"取消校长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情节严重影响极坏的,按管理权限撤销校长职务"。对此,一位校长笑称,"评优评先我们并不是很看重,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各方皆大欢喜,至于是否违反减负并不重要。"

  在采访中,一些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级部门和家长心中,升学率就是"硬指标",谁敢因为减负影响升学率?如果因为减负而影响升学率,学校和老师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没有哪个校长愿冒这样的风险。再说,高考是全省的孩子一起比拼,武汉的学生减负,而省内其他城市的学生却"加班加点",高考时岂不要"吃亏"?

  一些任课老师则说,作为老师,面对"减负令"也是两难。一方面,每次考试,学校、班级之间就会有排名、竞争,老师所面临的压力不可避免。为了考好成绩,每位任课老师都想增加课时、布置大量的练习,无形中就把压力转嫁给了学生。另一方面,对家长来说,评价学校、老师教育水平的优劣,就是孩子的成绩,一旦发现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上课时间缩短,家长会提意见,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于是自己买参考书、报培优班。

  初二学生家长邵先生表示,家长们都知道孩子很苦很累,也很心疼,可有什么办法呢?不做作业、不上培优班,就拿不到改制学校的入场券,今后进省级示范高中、考名牌大学的希望就小了很多。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让孩子吃点苦,都是为了今后有个好前程。

  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宗清表示,"减负令"遭遇执行难再一次说明,减负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减负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区域间存在教育差距,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社会传统观念和现行教育制度。

  --"减负令"执行难根源何在?

  据记者了解,武汉市教育部门出台的减负令并非创新之举,不少条款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中已有明确规定。2006年2月,湖北省教育厅也要求,小学生春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时20分,中学不得早于7时50分;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课外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45分钟,初中1.5小时。去年10月24日,湖北省教育厅再次对课堂作业、寒暑假作业实行"三限",即限品种、限分量、限价格。

  与这次的"减负令"一样,以往这些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同样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教育界有关人士坦言,对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喊了多年,各地教育部门也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措施,可往往效果不佳。由于缺少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减负"往往成为教育部门的独角戏。政策本身都是好政策,出发点也没错,但是一到落实阶段,就变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推行起来阻力重重。不要说是17道减负令,就是100道,学校、家长不买账,中小学生课业减负就永远是一句口号,年年喊减负,年年减不了。

  武汉市武昌区某中学王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减负令"之所以难实施是来自考学的压力。他说,在武汉,减负在一些小学执行起来容易一些,中学面对的升学压力大,一般都很少执行的。"减负令"刚出台的时候,学校也确实下发了通知,要求教师为学生减负,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具体操作起来确实难度很大。比如说,学校按照规定严格执行规定,下午4:30就放学了,但学生走出校门后,就被家长带着到培训机构去补习,减负起不到实际作用。

  一些老师认为,给学生"减负"是好事,但能否与社会接轨是个问题。比如说小学期末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这样的考核机制能否适应初中的教学要求?因为初中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同样的,现行对高中生的要求与对初中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初中生"减负"了,其教学质量能否适应高中的教学进度?是否符合高考的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有关专家表示,应试教育无疑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所在。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师、家长成了一个利益的共同体,达成了一种默契。而这种默契的后果,是教育部门的减负政策阻力重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难以减轻。

  专家认为,依靠教育部门减负政策或许能解决一时问题,但当前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打破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默契。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在学生减负的问题上要多听取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进来,从而使减负政策更具灵活性和可行性。对学校的考核要改变过去"以升学率高低论英雄"模式,考核指标要更科学更广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是教学效果不能跟着降下来。

  --"减负"呼唤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相关统资料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高校招生方式,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但在18岁至24岁的适龄青年中,大学生数量仍然只有11%左右。巨大的升学压力引发了学校和家长的种种对策,其中屡试不爽的就是多学、多做、多考。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有关专家表示,减负并不是减掉几节课那么简单,也并非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它涉及到社会多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缓解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需要"综合治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均衡教育资源,最根本的是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专家提出,减负的关键是教育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可以不考试,至少不是关键性的考试。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改革高考制度对中小学教育能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着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等都是推进减负的要务,但这些改革与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需要循序渐进,还要提高教师与家长的素质,减少那些重复的、机械的、无用的训练,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创造的灵感,努力塑造他们优良的道德情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说:"学生负担问题,只能随着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而逐步缓解。"他认为,目前,我国已出现本科生、高学历者就业难,技校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等现象,这显示用人单位已不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社会用人标准正在向"能力至上"阶段过渡。而用人趋势的变化也会带动家长和社会的观念转变,逐步改变对"精英教育"的过度追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并推动社会观念变革。

资讯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资讯新闻:

  • 下一个资讯新闻: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