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新闻 >> 科教新闻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瑞士经济学家采用数学模…
更多内容
研究小组创造出用于昼夜节律数学模型           ★★★
研究小组创造出用于昼夜节律数学模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30 21:34:35

  据www.physorg.com网站2007年8月27日报道,可控制睡眠和清醒模式的生物内时钟(生物钟)常常给科学家造成困扰,因为它会出现神秘的时间延误现象。我们通常也将生物钟称之为昼夜节律时钟。调节昼夜节律时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的时间只能以毫秒计,然而,人体生物钟大约每24小时就会重置一次。那么,是什么将生物钟的表达延伸至如此相对长的时间里呢?



  受益于最近公布的新型数学模型,科内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科内尔大学生物分子工程师开尔文·李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罗伯特·S·库克仁斯基、凯文·C·洪以及约迪·加尔西亚·奥亚夫共同开展此项研究。发表于在8月网上出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计算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文章指出,基于一个研究果蝇睡眠/清醒周期的数学模型,他们推测公认的昼夜节律周期模型可能缺少一项关键联接。



  李工程师称:“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新的蛋白质或基因。我们拿出全部现有的知识,我们试图将它组织起来。”使用最初由洪研究员自毕业以来创造的数学模型,该研究小组开始着手“绘制”蛋白质的分子交互作用,即所谓的“周期”蛋白质和“永恒”蛋白质的分子交互作用。众所周知,它们与昼夜节律时钟息息相关。



  该研究小组推测,为了使周期延长至24小时,还应该有另外一种不为人所知的蛋白质需要被写入“周期”和“永恒”蛋白质间的循环,即一种被库克仁斯基称之为焦点-耦合媒介的分子。



  李工程师称,许多科学家对研究昼夜节律时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并不只是将这种概念作为飞行时差反应来理解,飞行时差反应是由越过时区而导致的疲劳现象。理解人体的生物周期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进行投送化学疗法的时间,即找到人体最易于接受事物的时间。


        原文链接:http://www.physorg.com/news107453473.html

资讯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资讯新闻:

  • 下一个资讯新闻: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