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新闻 >> 科教新闻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获奖…
北大清华将被香港大学扫…
北大成不了“世界一流大…
新闻时评:明天的北大清华…
更多内容
[图文]日均游客4000人次,北大清华校园成暑期旅游圣地           ★★★
日均游客4000人次,北大清华校园成暑期旅游圣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8 12:21:11

几名小朋友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的日晷上嬉戏留影。郭曼桐摄

    摩肩接踵的人群,各式各样的导游旗、旅行帽,透着向往和兴奋的眼神……这并不是著名的故宫、颐和园,而是暑假里的北大、清华校园。
    近年来,各地旅行社纷纷推出“高校游”、“修学游”、“我到北京上大学”等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还在上中小学的孩子涌入心目中的“圣地”,希望孩子们能够提前“感受最高学府氛围”,树立今后的努力目标,可谓用心良苦。不过,火热的“高校游”也给高校的安全、环境、管理等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日均游客4000人次

    【两校】加大投入应对参观高峰

    8月4日,清华大学,西校门,1分钟之内,有20辆校外车辆驶入大门,在门口站岗的保安忙得来不及指挥:“暑假里,几乎天天都这样,这还不算车最多的时候”;在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前,因为拍照留念的人太多,好几位家长抱怨说,“想给孩子拍张背景干净的照片都不容易”。

    8月5日,北京大学,未名湖边,走累的游客有些“幸运”地抢到了一张石凳歇脚,更多的人选择了席地而坐;一家专卖纪念品的商店里,不少游客在挑选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T恤,好几个人都买了3件以上,说是“给自己孩子留一件,其余的送给亲戚家孩子”。

    据介绍,进入暑假以来,北大、清华每天的游客平均在4000人次左右,高峰期达到近万人次。

    激增的人流给校园安全、设施带来不小的压力。不过,两所名校的有关负责人都表示,北大、清华是开放而非封闭的校园,凡是想来参观的人都受欢迎。为了应对压力,营造有序的校园氛围,两校今年都加大了资金和人力投入。比如:为调节客流,北大规定“团体参观者需提前3天预约”,首次在未名湖边增设两处移动厕所,安排了100多名志愿者当免费引导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北大典故;清华将每天绕行73圈的校园交通车增加至150圈,开设了10余个义务讲解点,每隔15分钟讲解一次,并开放了一些教学楼的卫生间,学校保卫处还为此扩充了巡查队伍。

    “到此一游”弊端凸现

    【专家】文明养成教育更重要

    尽管积极应对,但蜂拥而至的游客还是给两所著名学府的校园环境、文物古迹造成了一定破坏,也打扰了留在校园里的师生们的正常生活。

    8月4日,清华大学大礼堂门前,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很是赏心悦目,不过,最南端的日晷周围,草坪已变得光秃秃,一名校工心疼地说,“那些拍照的人,谁也不看脚下!”中午时分,一个10岁左右的小朋友甚至爬上了日晷的基座上,抓着日晷的指针拍照。

    8月5日,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中文系的研究生小陈很是无奈,“本来想暑假里能在学校好好读几本书,没想到校园里这么热闹,前两天,还有几个游客扛着旅行包坐到教室里大声聊天,真是难得清净。”

    事实上,近年来,激增的游人确实带来不少难以抹去的“参观痕迹”。从北大博雅塔等古迹上的“到此一游”开始,人们开始关注“高校游”的负面影响。

    对于频频发生的踩踏草坪、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等现象,近年来,北大、清华校方均发表过公告,呼吁“来校参观者爱护校园建筑物、爱护环境、爱护花草及公物”。

    一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清华大学教授表示,在欧美的一些名校,从来就没见到过这么多的游客,只有少数希望了解学校情况的家长会来参观,“毕竟大学不是公园,还是希望自己能在暑假里拥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科研环境”。

    有专家认为,中国家长的良苦用心本无可厚非,但是,从高校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公告,就可看出目前“高校游”中存在着不小的弊端。一是家长或旅行社只注重“感受氛围”和激励少儿,却忽视了在参观中对孩子的文明养成教育,有些成人的行为甚至还不如孩子,这和许多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二是“高校游”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到此一游”,参观时间很短,充其量只能到处看看,与大学生、教授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很难说能受到真正的熏陶。

    家长们对北大、清华的热度不减,而名校的大门如何才能“开”得更好?专家认为,高校应设计好参观时间和线路,并确定哪些景点可以开放,哪些景点不适宜开放。同时,旅行社也不能只顾赚钱,导游和家长要加大对孩子的教育力度。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高校游”真正“游”出意义。

资讯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资讯新闻:

  • 下一个资讯新闻: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