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数学新闻 >> 高考资讯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上海市2009年春季高考数…
Google创始人布林:美最…
贺卫方,高考数学只得了…
2006年艺术高招:高考数…
更多内容
高考数学114分复试仅2分?         ★★★
高考数学114分复试仅2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30 21:12:30
近年来,国家对高考考风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环节的重要性,这使得许多“有想法”的考生和家长不断寻找购买录取通知书等新的造假途径以求混进大学,全国各地的高校也为此掀起了“新生打假风暴”。

  山东经济学院是在全国率先掀起“新生打假风暴”的高校。该校打假活动发起人之一、山东经济学院招生办原主任刘伯荣说,从2001年10月起,连续7年来,该校共清退本专科层次的假冒学生60余人。2005年,山东经济学院最终清退的12名学生中,一名女生复试成绩数学和外语分别为2分和26分,而她这两科的高考成绩分别为114分和134分。

  山东经济学院现任招生办副主任郭桂媛说,从近几年打假结果看,目前造假的主要形式是冒名顶替,假学生有的拿着购买来的录取通知书,凭假准考证和身份证报到;有的则是找枪手参加高考,录取后以本人的名义报名入学。种种行为往往伴随着钱权交易,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从事通知书交易的中介。

  “打假最初完全是我们学校的自发行为,当时也有思想负担,由于没有先例,上边担心惹官司,学校要担风险的。”刘伯荣介绍说,“打假的成本很高,每年除监考费、试卷费、阅卷费以外,每揪出一个假学生,按一个学生平均每年6500元(包括政府拨款)来算的话,第一年查出15个学生,4年我们学校就损失几十万元。”

资讯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资讯新闻:

  • 下一个资讯新闻: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