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高考数学 >> 应试技巧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错题…
高考状元经验谈:考前十…
高考数学考前一个月怎么…
数学:梳理知识体系 做好…
课改新增内容要重点复习…
院士炮轰奥赛获奖可高考…
高三数学复习 统筹分配和…
江苏省2010年高考数学整…
北京特级教师解读2010年…
北京市2010年新高考《考…
更多内容
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考好数学         ★★★
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考好数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5 7:29:36

基础薄弱学生也能考好数学

七宝中学李广学

增强毅力    训练方法   指导考技

   高考还有100天不到时间,常听基础薄弱的同学感叹;“成也数学,败也数学。”作为老师无不为之动情。一方面这些同学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缺少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能在高考中争取一搏,体现个人价值。在这矛盾与困惑中往往会形成焦虑心理,欲速则不达。其实,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同样能够考好数学。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数学复习的特点,科学安排辅导计划,从知识、技能和心理多方位着手,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面谈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增强毅力

  基础薄弱的同学树立学习信心,首先可以尝试提高信心的方法,比如变传统的简单“对错”评价为寻找闪光点,从而感觉到“我在进步”,多做些重视基础知识的题目,从而找回自信,即使做错了题目也觉得有所收获,激发热情,积极投入。
  在最后阶段,可能有一次次不大理想的测验成绩给他们当头浇下一盆盆凉水,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却不见提高,便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与能力,是不是没希望了呢?及时指导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并非一朝一昔就能脱胎换骨,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因为学习好象挖一道水渠,总共一百米,虽然已经挖通了99米,但还是不通,不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坚持就能够成功!

  训练方法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引导同学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形成全局观念。另一方面,以方法为主线,形成专题,提升解题策略,使同学解一题会一类。
  由于这些同学基础不太理想,应指导大家学会学习。首先大家要学会接受知识。最后复习阶段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同学会有听课、做题后来不及吸收的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另外大家要有效地练习,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性,如果见题就做常常起不到巩固作用,效益低、效果差;还要学会限时完成,才能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正确对待难题,即使做不出,也应该明确此刻的收获不一定小,因为实质上已经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不能因此影响信心。遇到困难问题,应先自己思考,实在没有头绪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防止问题积累,降低学习热情。
  此外,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高考中热点、重点内容为抓手,尽快适应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特别是通过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比较系统的把握高考中的思维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指导考技

  好多同学平时测验得心应手,正规考试一落千丈,这里既有心理因素也有考试技巧问题。应注意收集以往同学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加以提炼,结合高考阅卷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有机进行考试指导。
  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平时学习要高要求,但考试时不能过高定位,否则遇到难题会觉得达不到目标而心慌失措,而合理的定位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从容应对;考试开始或者过程中有紧张现象是正常的,谁都会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利于激情的产生,千万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思考紧张上来,否则会由紧张演变为慌张,后果不堪设想;遇到难题心里不要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一视同仁,他也感到难。
  其次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思路自然、演算简单的有把握的题目优先解答;思路尚明确,但是演算可能烦琐的题目放在第二轮;最后去攻克难题,难题即使做不出或者来不及做也不后悔,心态自然平和;另外还要学会放弃,哪怕是前面的小题目。因为考题难度的安排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提高,在考试中途遇到啃不动的骨头在所难免,如果你和难题较劲将会浪费宝贵时间,导致后面能做的题目来不及做,严重影响心情。
  最后还要掌握检验方法,争取会做的题目尽量不错。一般数学检验方法有概念检验法、特殊化检验法、数形互相检验法、一题多解检验法、不变量检验法、对称检验法、量纲检验法、等价关系检验法、协调关系检验法、重复演算检验法等。
  要多渠道收集高考信息以及高考命题的新思路,并及时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抓住重点,了解热点。只要我们从心理、知识、方法等方面循序渐进,全方位准备并持之以恒,作为基础薄弱的同学同样能笑到最后。
数学高考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数学高考:

  • 下一个数学高考: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