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数学新闻 | 数学文化 | 数学教研 | 考研数学 | 高考数学 | 竞赛数学 | 数学资源 | 数学图片 | 数学商城 | 关于我们 | 数学留言 | 数学博客 | 数学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数学教育网 >> 高考数学 >> 真题分析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错题…
高考状元经验谈:考前十…
高考数学考前一个月怎么…
数学:梳理知识体系 做好…
课改新增内容要重点复习…
院士炮轰奥赛获奖可高考…
高三数学复习 统筹分配和…
江苏省2010年高考数学整…
北京特级教师解读2010年…
北京市2010年新高考《考…
更多内容
2006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分析与评析         ★★★
2006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分析与评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1 19:11:52
今年的数学试卷同样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和理科的特点就是起点都比较适度,坡度比较适中,今年这两种题相同题减少了,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其他有一些相近和不同的。从这两科难度调配来看是合理的。

  我主要对文科试卷说一下,因为从整体来看,试题结构比较稳定,注重了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考查,试卷题型比例的配置保持了去年的基本形式,试题出得比较科学规范,知识基础覆盖面广,重点知识得到重点考查,题目比较平和,贴近考生。重点考查数学中统信统发,这有利于稳定中学数学教学,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我觉得对试题的特点是稳中求新,对于重点知识的考查,虽然每年都考,像三角函数等等,每年考查的时候要做到常考常新。

  比如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考查,以往的题型是两大类,今年出了求函数的定律和求函数值题,看起来虽然和以往的题型不是很一样,但是作起来还是比较容易入手的,是属于比较适度、比较适中的题。再有是立体几何,还是考查常规的线面平行的问题,在理科里又不同于每年考查的基本图形。

  第二个特点就是稳中求新。今年是考的求函数的定律,每年给的一个角、一种函数值来求另外一个函数表达式的值,而今年是由一个函数式给的,这样显得比较新。再有就是数列考查问题,每年考查的数列是等差数列,今年给等差数列,另外在做数列的过程中,是由AE和D为总数来求,这样也是比较新颖的。

  再有出得比较新的题,像第5小题,把两种函数融为一体,但是这个题虽然比较新颖,但是不怪,它把知识很好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下手比较容易。再有第8题,属于创新题,这个题虽然是创新题,但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比较亲近。

  比如第8题是结合图形的题,题为某三岔路口交通环岛的简化模型,在某高峰时段,单位时间进出路口A、B、C的

 
机动车辆如图所示,图中X1、X2、X3分别表示该时段单位时间是通过路段AB、BC、CA的机动车辆数,(假设:单位时间内、在上述路段中,同一路段上驶入与驶出的车辆数相等),则比较一下X1、X2、X3的大小,这样的题看起来非常麻烦,我觉得这道提比较新颖,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也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分析这道题的时候把这些量固定住,这样这道题很好的就能出来。比如说A当一个起点,我把变中求静来解决,B到C这样就是60,60从C流走35,所以流在A点就是55,这样就比较出来,在这里面应该X2最大,X3其次,最小的是X1。这个题出得也是不错的、很新颖的题。

  在文科的第20题,虽然也是一个新题,但是用的学生常用的数列做依托,是学生常见的数列,这样的题目都是比较新颖的。这道提先给了绝对差数列,从特殊的绝对差数列过度到第二问,若绝对差数列满足A20等于3,A21等于0,数列BN加BN+1,AN与BN的极限是否存在。第三问又把这个推到高峰。

  第三个特点,关注了学生的研究性的学习。对于研究性是新课标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主要体现在理科的第20大题,这既考查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列举新知识的能力、应用的能力。对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一个综合的考查,起到选拔的作用。

  第四个特点,关注考查知识的交汇处。比如说对于不等式,这是中学的重要工具,我们这里没有专门考查它,这里是融入的其他一些题,比如说融入了第一题,求集合的交集。第5小题求函数的增减区间,以及第15题求三角函数的定律。再有理科的解析几何也考到了交汇处。

  第五个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考查。这份试题关注的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比如说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题虽然说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他要想考高分也不是很容易。

  总的来说,我们觉得这份试题体现出高考是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使学生在学习上要学活,要注重能力的提高。

数学高考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数学高考:

  • 下一个数学高考: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电子邮局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