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培育"数学迷":源于兴趣勇于质疑 复旦附中学生分获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4 12:33: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一提到数学“牛人”,很多人会想到高考满分、奥数一等奖学生。复旦附中则对数学“牛人”进行了新阐释: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不仅会被动解题,更要会思考、能发现问题。日前传出消息,复旦附中2名学生用英文撰写的数学论文,分别获得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优胜奖和鼓励奖,复旦附中也因此被授予组织奖。

  复旦附中高二赵易非同学,此次凭借《算术乘法定义方式的推广》,获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优胜奖。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属于基础运算领域:自然数运算中有加法、乘法、幂等。赵易非发现了一个奇妙现象:比幂更高一阶运算,可以用比它低阶的运算的一种组合形式表达;而这一性质是乘法、幂以及比它再高阶的运算都不具有的。韩京俊同学从高二起研究“完全对称不等式的取等判定”问题,去年获首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优胜奖,进入北京大学后继续研究又获得新成果“对称不等式的取等判定”,在本届比赛中获鼓励奖。

  赵易非在论文中自称:“论文的创作动机,完全源自于数学上的好奇心。”指导老师肖恩利介绍,赵易非对数学有强烈的兴趣,喜欢看数学类的“杂书”,甚至翻看自己一知半解的大学教材;喜欢想问题,遇到问题时会触类旁通,最终出现思维火花。从问题的发现到深入探究、从创新理论到撰写论文,小赵花费了整整半年时间。这半年,小赵不言放弃、耐得住寂寞,最终获奖“水到渠成”。

  “如今,不少高中生参加数学竞赛为的是搏奖牌,当进大学的‘敲门砖’;但复旦附中这些孩子,是真正痴迷数学,得奖只是兴趣滋养下愉快地‘开花结果’。”复旦附中从事数学辅导十几年的汪杰良老师说,在复旦附中,有一小批像赵易非那样痴迷数学、肯动脑思考的学生,并“从一而终”将数学作为终身志向。酷爱数学的校友沈渊,考入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系后,获评最佳硕士论文。2000届毕业生王之任,提出一个经典算法的新计算方式,用计算机模拟仅用时98.6秒就在400万块硬币中寻找出一个赝币,获得“全国小小科学家”称号,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就读博士。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提出,一些高分学生并不喜欢数学,进大学后弃数学专业而选择其他,更别指望其在数学上有所成就了。如何从小培养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英才,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除了解题,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让他们有想法、有问题,喜欢上科学而主动学习。据了解,复旦附中在自主招生时,注重考察高分学生对学科的热爱程度。进校后,教师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领略学科之美。此外,还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让科学家们进校开讲座、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等,引领学生走上科研之路。

  相关链接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由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倡议设立,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旨在激发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培养和发现年轻的数学天才、建立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之间的联系等。丘成桐数学奖采用开放式的比赛。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两届评委中,有3名数学领域世界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并邀请到了哈佛、斯坦福、中科院、清华、复旦等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决赛由评委团对所有参赛队伍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答辩,最终按学生论文和答辩的质量,评判产生各项大奖。

  复旦附中作为连续两届参赛的唯一一所上海高中,上届获得一项优胜奖,本届获得一项优胜奖、一项鼓励奖和一项组织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