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国总决赛即将揭开谜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9 20:36: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只有真正热爱数学的孩子,才能做出这样的论文,虽然论文里的问题还很多,不过这种有潜力的孩子咱们不能放过,放过就太可惜了!"这是不久前,在丘成桐中学数学奖(http://www.yau-awards.org)北部赛区的总决赛现场上,某位数学教授发自肺腑的感言。最终,这位选手得到了大多数数学专家教授的赞成票,顺利进入到即
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总决赛。

  由著名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和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美国坦普顿基金会联合赞助的"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第二届评选活动自今年2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球四大赛区(北部、东部、南部和海外)中学生的广泛关注,来自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复旦附中、苏州中学、华南师大附中、广东实验中学等一批国内知名中学在内的众多团队报名参加,最终经过网上互评、分赛区评审会、分赛区总决赛三轮评审,将有18支团队从全球华人中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由国际知名数学家担当评委的全国总决赛。

  在评审环节上,本届更加严谨,在网上互评阶段采用盲评,各赛区评阅专家只评阅其它赛区的参赛论文,每篇论文由3位专家独立写评语、打分。除了论文内容,包括参赛选手姓名、来自哪所中学、指导教师等内容均不可见,以保证评选公平性;分赛区评审阶段每篇论文也必须经过该领域3位专家封闭评审及开放讨论,最终决定入选名单。既避免评审前的干扰,也防止以偏概全遗漏好论文;分赛区总决赛,10位入选团队以PPT形式写好论文提纲,当面轮流答辩,专家当场提问,甚至要求写出推导公式,以分辨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真实水平;最后由各分赛区推荐的前五名参赛团队将以英文答辩的方式,角逐全国总决赛的金银铜奖和优胜奖。

  全国总决赛的面试答辩由国际评审委员会主持,今年的国际评委阵容更为豪华。除了丘成桐教授外,华裔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陶哲轩和剑桥大学讲座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Coates教授,也加入到主考官行列。如此一来,丘奖的国际评委会就云集了三位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另外,来自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的知名数学家也将加入国际评委会,担当总决赛答辩的主考官。而前期担任网上互评、分赛区评审会、分赛区总决赛的国内评委会也囊括了来自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数学系的专家学者们。

  由于参赛学生均为中学生,针对他们的论文写作问题,本届丘奖的各个分赛区组委会已于5月至9月期间,分别组织国内数学专家开展了专业辅导讲座,在创新能力、英文论文表述、数学软件应用、英文答辩技巧等多方面,"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相关技能。

  据悉,2009年丘奖全国总决赛将于12月19至20日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全球的华人中学生天才们将直接面对全球顶尖的数学家们,进行论文答辩。12月21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来自全球的数学界人士将云集一堂,亲眼见证本届大奖的诞生。作为首个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的奖项,第一届(2008年)部分获奖团队成员得到了国际评委的好评和青睐,为其进入国内国际一流名校赢得了评语和推荐。同时,这些获奖团队也获得了人民币15万-6万元不等的团队奖金。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立志成为中国的"西屋奖",针对全球华人中学生,鼓励研究和创新。采取开放式比赛形式,参赛团队由1至3位队员和指导老师组成,可自主选择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题目,并将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提交。丘奖总决赛的面试答辩环节,参照高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形式,并全部使用英文交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